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专 题 列 表
zz期刊原文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学研究
c2中国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古典诗词
w2热点推荐
热 点 回 放
生命的定位与生命
[
131
]
隋朝时期的佛经翻
[
119
]
学佛的一大考验,
[
109
]
修行弄错了方向,
[
123
]
当发生这种情况,
[
117
]
瓦解自己,而不是
[
137
]
谁能给你安全感和
[
131
]
方丈与要饭母亲的
[
115
]
诸佛境界,实是吾
[
167
]
符秦时期的佛经翻
[
150
]
念佛十种心
[
159
]
禅修,坏情绪的橡
[
133
]
网 站 调 查
您对本网新版持何看法?欢迎参与投票!
进步很大
需要改进
没有变化
变得更差
最新的200篇文章
1.
佛祖也无法度的人
[韩廷杰][2021年2月25日][33]
2021年2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佛陀时代的城东老母是释迦牟尼佛之邻居,佛祖虽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但却从未与老母说法。一次弟子怪而问佛,佛祖慨叹:不是不慈悲,而是自己前世与她无缘,无法度化。 弟子们不信,请佛去一试。老母一……
2.
《心经》不同版本论
[韩廷杰][2021年2月25日][31]
2021年2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一、《心经》的形成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用二百六十个字表达六百卷巨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核心理论--空论,所以受到佛教徒的普遍欢迎。 《心经》应当是产生于印度……
3.
学佛重在闻思修,不仅是烧香拜佛
[慈诚罗珠堪布][2021年2月25日][34]
2021年2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现在从佛教的内部来讲的话,有一个佛教的悲哀是什么呢?因为我们之前信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这两年相信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我们推广的不是很好。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刚才讲的,他自己就像超市一样,你愿意来就来,我可以给你,你不愿意来,我不会想办法推广,所以从全球来讲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另外……
4.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静波法师][2021年2月25日][36]
2021年2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通过跟三宝学,你就是世间的楷模,就是菩萨。摄律仪戒,你要守法,守戒;摄善法戒,所有的善法,你要去行动,如果你做不到,那你要随喜,要赞叹;摄众生戒(饶益有情戒),你很欢喜地帮助别人,这就是菩萨戒的三个标准。 在现实中,有号称受了菩……
5.
生活中菩萨的这些化身,你知道吗?
[佚名][2021年2月25日][32]
2021年2月25日 佛学研究网 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实,菩萨并没有既定的的形象,他可以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那些批评我们、纠正我们错误的人;伤害我们、磨练我们心性的人;侮辱我们、训练我们忍辱的人;欺骗我们、增进我们智慧的人;蔑视我们、撼动我们执著的人…… &nbs……
6.
当心!这九种习气让人霉运不断(附破解妙法)
[佚名][2021年2月24日][56]
2021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有人会自嘲“霉运附体”;有人会惶恐“被下了咒”。“霉运附体”时,你可能真“被下了咒”,但下咒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身的九种习气。若能用心使用文中的方法,则可一一破解,转霉运为好运。 魔咒一:贪爱  ……
7.
过了这两关,学佛才算入门和悟道!
[佚名][2021年2月24日][59]
2021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因为他贪爱心、财色心始终断不了,道始终入不进去。 文殊菩萨说“善用其心”,如果我们能对治着去观,把财……
8.
成年以后,学着做自己的摆渡人
[佚名][2021年2月24日][63]
2021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没有放弃,怎能拥有;不守寂寞,岂见繁华。命运给予你的,无论好坏多少,皆需认真面对、坦然应对,遗憾丛生才叫生活,瑕疵偶现才算真实。 从前有个人拜访禅师,问:“人生真的有命运吗?……
9.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就在生活、工作当中
[达真堪布][2021年2月24日][61]
2021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到处都有,佛法就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 我们天天都在念:“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哪里没有佛啊?你的单位里怎么没有佛呢?你的家里怎么没有佛呢?都有佛!哪里都是净土,哪里都有佛! &……
10.
身在世间不受扰,才是真正的“出世”
[圣严法师][2021年2月24日][72]
2021年2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地逃避现实,才能够离苦得乐。 “苦”这个字,听起来好像只是一种舌头所尝到的味觉。 其实佛法所说的“苦”,并不一……
11.
生命的定位与生命的密码
[仁焕法师][2021年2月23日][131]
2021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人能懂得定位,自然有目标;人有目标,就有方向;人有方向,就会有终点。 什么叫做定位呢?一般人的定位有两个层次:做人定位和做事业的定位。以我的感受认为:一个是做人的定位,一个是生命的定位。 &nb……
12.
隋朝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2021年2月23日][119]
2021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隋朝时期的译经总数,各种经录记载很不一致,《开元释教录》卷七记载如下:自文帝开皇元年(581)至恭帝义宁二年(618),共经三帝三十八年,译经师九人,所出经论及传录等共六十四部三百零一卷,其中六十二部二百八十一卷当时见在,二部一十四卷已佚。《历代三宝纪》卷十二记载如下:译师十……
13.
学佛的一大考验,你经受住了吗?
[佚名][2021年2月23日][109]
2021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枯淡处,是现代修行人很难通过的一个考验。 处在信息化的时代,每天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要面对太多的信息,根尘相接,令我们在六根门头,产生很炽盛的分别,白天黑夜念念不间断在进行。 &nb……
14.
径山茶宴:禅茶一味
[鲍志成][2021年2月23日][96]
2021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径山茶宴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万寿禅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是独特的以茶敬客的传统茶宴礼仪习俗,是中国古代茶宴礼俗的存续。径山茶宴起源于唐朝中期,《余杭县志》中有唐朝径山寺开山祖师法钦“佛供茶”条目。径山茶宴盛行于宋元时期,后流传至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源,对中日文化……
15.
噶丹·松赞林寺:传承红色基因
[和冬梅、王碧陶][2021年2月23日][81]
2021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1月12日,云南香格里拉迎来了2021年第一场雪。薄薄的白雪洒在噶丹·松赞林寺前的拉姆央措湖上,天色迷蒙、湖水氤氲,几只黑颈鹤正舒展翅膀、贴着湖面低飞觅食。雪后的噶丹·松赞林寺静谧如画。 这天,恰逢噶丹·松赞林寺一年一度的格冬节……
16.
修行弄错了方向,越“精进”离佛越远
[法藏法师][2021年2月22日][123]
2021年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每天拜多少佛、坐多久禅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却是,必须透过这些事修,让自己的心智、性格与行为模式等,渐次地往道上会——随时断恶、修善、自净其意。 常常我们会劝别人或者要求自己 ── 要精进用功。问题是,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精进用功呢?……
17.
当发生这种情况,表明你的业障减少了!
[佚名][2021年2月22日][117]
2021年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完全是在明白、净化这一念心而已,应该好好的勉励自己去体会。妄想是生死的根本,但是你不能跟它硬干,你不是它的对手。佛陀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句话太重要了,要从根上把妄想拔掉,因为你本来就没有妄想。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楞严……
18.
瓦解自己,而不是包装自己
[佚名][2021年2月22日][137]
2021年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人死并非如灯灭,并不像流星般刹那划过就消失不见,死亡只是脱掉了肉身的色壳,换了件衣服。人的神识,可以转世投胎,可以超越轮回,成佛、做菩萨,也可以继续轮转六道,随业力沉浮。 一个生命从投胎开始,就有了角色设定,就像一只狗很难从狗的……
19.
谁能给你安全感和幸福?
[佚名][2021年2月22日][131]
2021年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执着的,才叫看破。不完美的,才叫人生。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你在,世界就在。 有人说:“我要给你幸福。”其实,幸福永远不是别人给的,别人也没法给。幸福是当自己的内心不复有烦恼,而这一点,不是仅……
20.
方丈与要饭母亲的故事
[佚名][2021年2月22日][115]
2021年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壹/贫母走投无路,方丈不肯收留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不动路。她获悉儿子当了庙里的方丈,好像这个庙还很有钱。她就心想,这么多人居住,也不缺我一口吃的,我去找儿子吧,法师都是慈悲的。 &n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
1
/10
页
20
篇文章/页 转到: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站内文章搜索:
文章标题
文章作者
关键字
文章出处
编辑姓名
所有栏目
A1综合资讯
A2菩提文库
A3讲座会议
A4大德专辑
B1硕博文库
B2著作学者
B3研究综论
B4佛教历史
C1茶道禅道
C2禅宗禅学
C3菩萨信仰
C4佛教诸宗
D1佛教艺术
D2佛教文学
D3思想哲学
D4言生说禅
E1藏传佛教
E2敦煌佛教
E3英文佛教
E4多元宗教
W1文学频道
W2热点推荐
ZZ期刊原文
VV佛教资讯
WW佛教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
wuys
Powered by:
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