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1]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7]

  • 人生的底线[13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4]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0]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3]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8]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ZZ期刊原文 >> [专题]zz期刊原文 >> 正文


    陶渊明佛教观新探
     
    [ 作者: 佚名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6427   时间:2008-6-4   录入:matingting



    点此查看原文

    点此下载文件阅读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佛教与近代东洋思想——近代中日知识分子佛教观比较[2087]

  • 陆九渊的佛教观[2106]

  • 冯契先生的佛教观研究[2709]

  • 陶渊明:聪明人理解生活,愚笨人习惯生活[3365]

  • 灵魂栖息的地方——试论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和人格意蕴[9531]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佛教观[5154]

  • 名人的佛教观[9018]

  • 庭前柏子郁青苍──柏林禅寺契机契理佛教观述论[7079]

  • 叶适思想世界中的佛教_叶适佛教观的特质及其意蕴[6935]

  • 张栻佛教观探微[5898]

  • 张载的佛教观及其启示[7004]

  • 张九成佛教观论析[6226]

  • 宋濂的佛教观[5708]

  • 陆九渊佛教观考论[6037]

  • 朱熹的佛教观[5901]

  • 二程的佛教观及其思想史意义[5215]

  • 《新青年》作家群佛教观的嬗变轨迹[4659]

  • 论林语堂的佛教观[5350]

  • 高攀龙的佛教观[5057]

  • 晚清新教传教士的中国佛教观[60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