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谒山水禅
船岸
庚寅年秋,受明心禅师之邀,得以参访终南山禅修胜地——山水禅。慕名已久,虽惊鸿一见,却已心生归乡之感。归来月余,提笔以记之。
从佛音阁驱车,半个时辰后便到了蓝田的汤峪古镇。山水禅舍即坐落于此,西临汤峪河,悠然见南山,真是洞天福地。
入门即见禅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静卧地上的数排禅塌,旁设几案,案上摆了一串特大的沉香佛珠。几案正上方的壁上镶一木刻“禅”字,左侧置小佛像。左转可见佛堂,净手焚香,顿觉法喜充满。
礼佛后,又有一位青年居士叩门进来,精明强干,笑容可掬。寒暄过后,同去觅泉煮水。及至归来,见明心禅师寂然端坐于茶桌前,其右侧的墙上挂有观音像,背后则是四季花卉图。
茶室清雅,主人亦雅,远离车马喧,无言胜有声。和风为我吹衣,好鸟为我劝饮……
茶席甚美,茶味甘醇。柔缓的梵乐萦绕席间,主宾分享了一些禅悟心得、讲学趣事。智慧的甘露,点点滴滴浸润心田。甚相得,只恨不能多长一只耳,好将禅师的开示悉数记下……
用茶已毕,从茶室悄然退出,随禅师扶梯而上至观景台。但见翠竹青青,莲池绽彩,恍若踏入江南园林中。踩过莲花砖,凭栏望去,左前方是名闻遐迩的终南山,不远处就是清湛如蓝的温泉水池。远观山有色,近赏碧溪声。云卷云舒,杨柳依依。正可谓听风听禅几时悟?看水看山皆有情!
正出神间,耳畔又响起禅师深沉厚重的声音:“漱石枕流,夫复何忧!”“枕流”二字,不是刻在庐山里的大石上吗?《世说新语》有云:“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此地依山傍河,开势明远,虽难望庐山之项背,却独得“高观枕流”之妙!
多年来,禅师行色匆匆,度化终生,北起太阳岛,南至海南岛,东到普陀山,西至天山,处处皆留下云水禅踪,诚可谓言满天下。今时至此禅茶,不过归家小憩尔。
众人参观赞叹一番后,禅友中有人戏言要“种豆南山下、访禅访菊花”,勾起了浓浓的隐逸之思。禅师曰:“与君偕隐,欢喜不尽。”
不知不觉间,已是夕阳西下。好风如水,新月如钩。
合掌谢过主人,我们提出告辞。出门之际,禅师赠与每人一件小礼物,笑言“看仔细了,此中有禅意”。欣然接过,却是一双灰色棉袜。不禁暗笑禅师悭吝,舍中什么珍奇物事没有,偏偏只给一双袜子!及至放在眼前端祥,辨认出了印在袜子边缘的两个字,登时笑逐颜开!处处皆禅机,高士雅趣竟至于斯!
前日偶读宋代文豪黄庭坚(山谷居士)《谢晓纯送衲袜》(《山谷外集诗注》卷二)一诗:“刬草曾升马祖堂,暖窗接膝话还乡。赠行百衲兜罗袜,处处相随入道场。”方知当时的晓纯禅师曾经赠袜于文人居士,此举古已有之!有感于禅师的雅意,赋诗以谢之:
赏风赏月话枕流,一睹青山复何求!
临行所赠有衲袜,足下禅茶醉一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