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6]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5]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8]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2012·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论坛综述
     
    [ 作者: 高秀昌   来自:光明日报   已阅:4769   时间:2012-9-20   录入:wangwencui


    2012年9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老子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2012·中国鹿邑国际老子文化论坛”近日在河南省鹿邑县举行,论坛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北京大学道家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老子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周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共鹿邑县委、鹿邑县人民政府、河南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德国、比利时、罗马尼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台湾地区和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在论坛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创新发展中华文化,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河南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为华夏文明铸就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老子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对当今提倡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跨越时空的回应;老子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为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十分深厚的思想资源,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高度的勇气和自信。

      出席此次论坛的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老子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这一主题,就老子思想的价值与意义、老子思想的深度诠释以及老子思想与道家、道家文化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老子哲学思想的世界价值与意义。有的专家认为,老子对人类社会的主要贡献在思想文化方面,他提出的天道自然、人道守中、治道无为的生存哲学,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等重大关系的理论命题,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托。有的专家从孔、老比较的角度指出,孔子创建了一种以“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为中心的“道德性的人文主义”的思想范式。这种人文主义的、坚持在现世或世间“自强不息”地追求和实现“厚德载物”的道德理想的精神就是“中国的精神”或“中华精神”,但他对于“性与天道”的形而上学没有系统的理论建构,恰恰是老子“原创性”地建构了一种“性与天道”的形而上学,“同中国的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儒、道两家共同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普遍架构。也有的专家指出,老子的“道”观念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如果说孔子的“仁”观念奠基了中华文化的伦理特质的话,那么老子的“道”观念则奠基了中华文化的本体特质。与孔子的“仁”观念一样,老子的“道”观念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有的专家把老子对中国哲学的创造性贡献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老子的本体论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一元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础;二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国和世界建立辩证思维体系,都有深远影响;三是老子以“知常”为标志的认知理论,对后世确立追求真理的价值取向影响至深;四是老子以“无为而治”为特色的政治哲学,对完善我们民族的治道观,贡献巨大。有的专家认为,“老子对文明的反省”有其特殊意义,能够让人们反省现代文明的负面性。

      关于老子思想的深度诠释。有的专家认为,老子“道”的实质是矛盾法则或对立统一规律,及其方法论转化形态的辩证法,简称对立统一规律及其辩证法,主要表现为事物内部诸方面之间不是僵死的而是处于充满活力的、动态的协调,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有的专家指出,人们诠释道家“道”论的认识歧异与思想局限有三种原因:即方法的误择、义理方面的简单比附、文献方面的误释或错读,而《老子》通过存有、本原、认知等不同层面对“道”的辨析,建构了中国哲学史上最古老的共相理论——“道”论,并以这种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对事物何以存有作出了较为系统的哲学解释,为我们的民族从哲学角度了解世界、把握世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认识路径,从而确立一种理性的传统。有的学者撰文把道家的“爱”与儒、墨、释等家的“爱”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释家讲“慈悲”,而老子道家是“大道”之爱、“仁慈”之爱、“正义”之爱、“和平”之爱,其尊道贵德、生养万物、施予万物,爱人爱物不求回报、自然纯朴、不有意为之,以人为本、公而无私、宽而爱人,以德报怨、泯除怨仇,反对攻伐战争、让天下太平、世界和平,让人们在充满爱的和谐世界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关于老子思想与道家、道教文化发展。有的专家从早期道家“德性”和“人情”观念的演变和变异,具体讨论了早期道家思想史中“德”、“自然”、“天”和“人情”等几个概念,并考察了从《老子》开始并向《庄子》和黄老学的不同方向演变的历程。有的专家以儒家人类中心论为参照,讨论了道家从老子到庄子的非人类中心观念的演进。还有的专家通过比较《老子河上公章句》与《老子指归》对《老子》第42章的注释,揭示了老子思想与汉代宇宙论的关系。有的日本学者指出,《老子》并非从一开始就是道家、道教的经典,而是与先秦思想发展相对应并在不断变更、充实中被完成而成为经典的。有的专家认为,当代道教教义建设最根本的经典就是《道德经》,它是道教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可以回应当代科学、文化中的新问题,可以增强国际对话能力。有的学者从《道德经》的经典化,老子本人的圣师化、道家始祖化、仙化、异人化等方面考察了老子本神化的过程,认为《老子》书中的神文化内容是老子神化的内在原因。与会专家学者还就“《道德经》的精神”、“老子智慧是否能够救治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危机”、“老子思想与西方后现代主义”、“《道德经》主要概念的西译”等展开了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是近几年来关于老子道学文化研究层次较高、研讨较为深入的学术盛会,必将为挖掘老子道家文化、传承创新华夏文明、推进中原经济区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老子的素食思想[1192]

  • 憨山德清对老子之“道”的佛学化阐释[2894]

  • 老子:困在这个字里,永远不会幸福[3555]

  • 如来的种子[林清玄][2435]

  • 唐代佛教徒的《老子》讲说——国图藏敦煌遗书BD.14677研究[3074]

  •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和谐思想[4737]

  • 老子之道别解[5071]

  • 汉画孔子见老子与汉代道教仪式[5118]

  • 老子思想与和谐社会[4363]

  • 老子“自知者明”的人际认知观探析[7051]

  • 论张嗣成的《老子》研究[5951]

  • 老子、庄子、禅:中国式人生智慧 [易中天][7660]

  • 论老子之善[4229]

  • 老子《道德经》的逻辑思想[5969]

  • 《老子》美学思想的三个本原要素[7446]

  • 老子“无名之朴”观念对生态保护的价值[3927]

  • 《老子》中水的四种美德[5609]

  • 水的智慧:孔子、老子、禅语[7339]

  • 语言与终极——老子、慧能于此的哲学追问[5300]

  • 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在京成立[505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