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2]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6]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9]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3讲座会议 >> [专题]a3讲座会议 >> 正文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六十三讲比尔•波特讲座圆满举办
     
    [ 作者: 陈燕萍   来自:本站原创   已阅:10451   时间:2014-6-10   录入:foxueyanjiu


    佛学研究网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六十三讲比尔•波特讲座圆满举办

      佛学研究网陕西讯  2014年6月8日,“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六十三讲在陕西师范大学文渊楼圆满举办。本次讲座由著名美籍汉学家、《空谷幽兰》的作者比尔•波特先生主讲,讲座题目为《终南山与隐士文化》。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主持并评议,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校内外的百余名本科、硕博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彼尔·波特先生讲授终南山隐士文化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本书语言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空谷幽兰》出版后,在中国大陆引起了探访终南隐士的热潮,作者比尔·波特也成为很多中国读者喜欢的偶像。

        在吴言生教授 “比尔是比尔•盖茨的比尔,波特是哈利•波特的波特”的风趣介绍下,年逾古稀的比尔•波特先生开始了他与《空谷幽兰》乃至与终南山的缘分回顾。比尔•波特先生态度诚恳,情感纯净,给人一种亲切而平和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不是演讲者,我今天不想做演讲,更想与大家来对话。”
    比尔•波特先生回顾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在大学毕业后,申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并在学校的安排下选读中文,此前还读过一本介绍禅宗思想的书,为书中那深沉广阔的思想与境界所折服,与禅佛首结善缘。在读书期间,他常常寻访唐人街,遇见一些老和尚,在老和尚的指导下学习打坐。后来,打坐的兴趣渐渐超过学习的兴趣,他便辍学前往台湾,转徙在台湾的寺庙与乡村间。因缘际会中接触到寒山的诗歌,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心有所动——“中国是否还存有寒山一样的隐士呢?于是,渐渐兴起了前往中国寻访隐士的念头。


    彼尔·波特讲座中答疑

      然而,想法毕竟与行动有别,倘若真要前往中国寻访隐士,不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计划,还要有支持计划得以实现的物质条件乃至政治条件。生计为重,比尔先生投入到广播电台的工作中,然而寻访隐士的念头却始终在心头拂之不去。后来他到了台湾,拜访一位热心而睿智的企业家,比尔谈起了萦绕在心间的梦想,真诚而坚持的态度感染了对方,并答应出钱资助他。解决了物质之忧的比尔先生,转遇政治的解冻,于是一路自港抵京,又在净慧老和尚的指点下前往终南山,在连绵的群山中,不仅寻见了隐士,还与他们进行交流与采访,并根据采访所得写下了《空谷幽兰》一书。


    讲座现场挤满了比尔·彼特先生的粉丝

      《空谷幽兰》是用英语写就的,首先面向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直到2003年才有中译本问世,并得到中国人的热烈欢迎。而在是否出版《空谷幽兰》一书时,比尔先生是有所顾虑的,他担心自己的书出版之后世人纷纷前往终南山,会打扰隐士们的清修。仔细审度之下,他认为中国那种淑世助人的隐逸传统与隐逸品格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如此便下了出版著作的决心。在讲座中,当被问及25年之前的隐士与现今的隐士有何区别时,他俏皮地回应:“住在茅棚中的隐士们所阅读的书本,由一本转变为多本;相比于过去,年轻的隐士更多了,隐士们接受教育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为协助电影厂拍摄记录片事宜重返终南山的比尔先生,在亲见“山还在,修行人还在,甚至更多了”的境况时,十分欣慰,他知道他的举动非但没有影响隐士们的修行,反倒因此唤醒了中国那沉寂多时的隐逸传统。


    比尔·彼特先生与听众交流互动

      热情的听众询问比尔先生是否受他所寻访过的终南隐士的影响?比尔回答说确实受到了影响,但是由于自身的个性特质,他的选择不是隐于都市的“大隐”,也不是隐于山中的“小隐”,而是居住在乡村,做一个“中隐”之士,如他最为钦佩的隐士陶渊明一样。

      身为美国人,比尔先生身上有着很强的尊重个性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点来应答听众们所提出的诸如“怎样看待苦修”等相关问题。比尔先生并不批评苦修,“因为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需要的动力也不一样”。
    在热烈的问答中,也有非常可爱的插曲。一位身着红衣的孕妇,手里捧着《空谷幽兰》一书,就书中记载的终南山圆照法师两条神秘的咒语的细节向比尔先生进行询问,比尔先生说他早已将咒语忘记,不过他当年偷偷录音了,并承诺在下次重返西安时将录音带给大家听。

      前来聆听讲座的有缘人,大都居住在城市中,因此隐修一事在他们看来似乎颇为遥远,他们特别渴望了解是隐士的哪一个方面打动了比尔先生,并能够启发当下。比尔先生给出的答案是“笑”,隐士们虽然放弃了很多生活的享受之类,但他们的精神生活仍旧非常快乐,而快乐的源头正是心的自由。

      在热烈的答问中,大家切身地感受到比尔先生对终南山的一往情深。然而,在面对着“未来是否还会有再上终南山的打算”的提问时,白发苍颜的比尔先生说他已经爬了很多次终南山了, 自己更愿望把“终南山留给你们,留给年轻的一代人”。


    吴言生教授对彼尔·波特先生的讲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丰富而活泼的互动环节之后,吴言生教授对本场讲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并做出了精当的总结与概括,将整场讲座推向高潮。吴言生教授据比尔先生所论及的中国的隐逸传统、空谷幽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隐逸品格、终南山隐士文化的魅力成因乃至真正的终南山在哪里这四个问题做了一番深入的阐发:

      其一,中国隐逸传统的形成。从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开始,到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抉择,再到老子的“功成身退”的隐退,再经由佛道的发扬,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隐逸范式。溯源而看,中国有着历史悠久而意蕴深厚的隐逸传统,这样的传统溶入了士人的灵魂中,为他们提供了人生失意时的精神皈依之所,让他们不至于退而无路,更让他们得以借居隐的契机重获济世的心力。

      其二,空谷幽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隐逸品格。相传为孔子所著的《孔丛子》说:“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唐代名相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代诗佛王维《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中国的文人士大夫自有一股品性芬芳而不假外求的自足坦然的气度,这正是空谷幽兰的魅力所在。


    吴言生教授向彼尔·波特赠送禅书法,感恩他对终南山文化所做的贡献

      其三,终南山隐士文化的魅力成因。终南山的隐士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原因在于从环境的角度而论,当今时代是一个环境遭到破坏、空气遭到污染、河流不再清澈的五浊恶世,末法时代,在物质文明高度繁华的背景下,人们的精神世界日趋萎缩衰退。而自古以来,终南山就是一方精神的净土。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宝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而终南山和终南山中人,则是“寂寂寞寞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发发,飞来飞去袭人裾。”终南山所代表的守望精神家园的隐士情怀,与名利的显赫、红尘的浮躁,形成了鲜的两极。古时如此,今天亦然。现代人在煕煕攘攘奔竞红尘的时候,精神不免要陷入困境,内心不免要接徬徨苦闷。他们需要走出精神的重围,他们需要寻访灵魂的栖息地。那么灵魂的栖息地在哪里呢,正在那云雾缭绕的终南山中,正在简朴而平静的的终南山中。

      其四,真正的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不在别处,也正在每个人的心中!正如古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所言一般。吴言生教授风趣地说,在宋代,有一位不知名的比丘尼,也像彼尔•波特先生一样,揹着禅的行囊,风尘仆仆,踏破千山万岭去寻找春天。竹杖芒鞋,踏遍了千山万岭的云雾。结果都没有寻觅到春天的踪影。到后来,她回到自己出发的庭院,却蓦然发现,原来春在枝头已十分!于是她顿然晓悟:春天不在别处,就在自己的心中!

      彼尔波特先生喜欢唐代诗僧寒山的诗,翻译过寒山的诗。吴教授征引了寒山诗的名句“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说,什么是“近”听?就是走进自然、走进松树的深处,摒弃万缘,你就是幽松,幽松就是你,这时你会觉得微风吹拂过松树时,好像从自己的每一寸肌肤上拂过。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将世俗的杂质过滤掉,都能够将灵魂的杂质沉淀下来,就能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并由之而实现灵魂的自由翱翔。


    彼尔·波特先生向听众赠送《空谷幽兰》留念

      在高度评价了比尔•彼特先生的精彩讲座后,吴教授为了感恩他对终南山文化所作的贡献,向他赠送了自己出版的两本英文著作:《中国禅——通向宁静和幸福之路》,《悟道的力量——中国禅诗》,以及重在介绍长安佛教六宗祖庭的《佛都长安》。同时,并向波尔•彼特先生赠送了可以用作茶饮的空谷幽兰,以及“禅”字墨宝,并希望比尔•彼特先生经常回终南山看看。同时,吴教授对当代热衷于终南山隐士探访的《问道》杂志总编张剑锋先生的因缘成就也表示了赞赏。

      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是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杨洪先生在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设立的一个高层次的佛教文化论坛。论坛开办以来,得到了宗教领袖、专家学者、社会贤达等各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回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场讲座的顺利举办,标志着慈辉佛教文化论坛正式讲座部分,至此圆满结束。在此,感恩各种殊胜因缘的成就。(陈燕萍)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终南山上修行的90后们:90%以上都瞒着父母[3842]

  • 终南山净业寺品茶记[4983]

  • 吴言生教授终南山论道:中国式信仰缺了什么?[5806]

  • 隐修圣地终南山之旅:感受宗教文化在民间的热度 [魏德东][3752]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大结局)法宝法师讲座圆满举办[31317]

  • 六大名山,永结佛缘[吴言生][7266]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六十二讲田悦阳讲座圆满举办[11577]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六十一讲王治河讲座圆满举办[37914]

  • 探访隐士生活——《岭上多白云》带你走进终南山[16152]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六十讲张岂之先生讲座圆满举办[11464]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九讲智宗法师讲座圆满举办[12272]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八讲庞进讲座圆满举办[10636]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七讲董群讲座圆满举办[19080]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六讲李芳民讲座圆满举办[12127]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五讲道坚法师讲座圆满举办[10790]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四讲宋志明讲座圆满举办[10874]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三讲邢东风讲座圆满举办[11232]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二讲丁为祥讲座圆满举办[12155]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一讲尤西林讲座圆满举办[11966]

  • “慈辉佛教文化论坛”第五十讲林安梧教授讲座圆满举办[1182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