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18]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47]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13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5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3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36]

  • 人生的底线[15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3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4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母亲如佛
     
    [ 作者: 佚名   来自:腾讯佛学网   已阅:3248   时间:2015-5-11   录入:yangsihan

     

    2015年5月11日 佛学研究网

    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很过关于母亲的经典或故事;从小到大,很多人也一直在母亲的教导与唠叨下成长。回想起来,有的让人感怀,有的让人感动。这些情节,这些细节,总能迅速直接抵达心灵的最深处,让人为之一动,让人产生共鸣。

    这“一动”,仅仅是感动吗?这共鸣,仅仅是感怀吗?不,不仅仅是这样的。我想,在“感动”与“感怀”的最深处,还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在萌动,那就是:孝心。因为,孝心是全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存于任何人的心中,世代传承,亘古不坏。

    “孝”在全世界所有文化中都是居于重要地位的,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可以说是所有文化的核心与基础。即使是外来文化传到中国,也依然要顺应这种文化传统,如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以后的变化,就是一种很好的说明,以至于在我们中国,还产生了《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这样的伪经。

    虽是伪经,但所描述的母爱却是真的,经中连述有“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究竟怜愍恩”等多种恩情。这其中的任何一恩都是孩子倾尽毕生之力而无法回报的。为此,赵朴初先生在92岁高龄时还做了《报母恩》,一开始就说:“百善无如孝为先,孝为根本性中天。试看世上儿孙福,都是家中孝友传。”随后也如《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一样,说母亲在怀孩子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等等十个月期间所受的苦。

    但是,母亲似乎把这些都忘了,尤其长大以后外出,她常说:“你自己在外面好好的就行了。”想必好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这种爱,我们常会形容其“伟大”,形容其“如天”。那么,“伟大”到什么程度呢?怎样才是“如天”呢?我想,如果把母亲当作佛一样看,也就知道母爱有多伟大了。

    有一篇文章《母爱如佛》,想必有人都看过,说是一位青年,与母亲相依为命,但沉迷于求神拜佛,对自己的母亲不理不睬。一天,山上来了一位高僧,他便去求其点化。高僧说:“吃晚饭你先回吧,回家的路上,谁为你赤脚开门,谁就是你的佛。”一连敲开很多门,没人赤脚为他开门,但是当他沮丧的回到家时,他的母亲却连鞋也来不及穿就为他开门了。

    很多人谈感受,说一看到这里,就热泪盈眶。为什么?因为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母亲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其实,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都是佛心,永远的付出,永远的忍辱,永远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好,而不求一切回报。

    佛陀不就是这样吗?佛经中在谈到和众生之间关系的时候,也用譬喻,这一譬喻就是“母子关系”,就是用“母子关系”来比喻“佛与众生的关系”,在《楞严经》中,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反过来,十方的母亲,怜念自己的孩子,也就像佛忆念众生一样。为什么忆念呢?就是因为想到孩子曾经受过一些苦,现在可能也还在受苦,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少受些苦,多些平安。这种挂念的心是一辈子的,也难怪在生活中常会听人说,“生个孩子,就把她栓住了”。这里的她,就是“母亲”,就是“我们的妈妈”,因为有了我们这些孩子,他们的心被“拴”住了,她们改变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改变了原有的观念,而甘愿为我们这些孩子,放下自己的一切。她们,甚至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生命,倾其全部的心血,只为孩子,能生活的更好,工作的更好,成长的更好。

    在佛教文化中,有“供养”一词,就是指以最好的东西供养佛菩萨。今天,是母亲节。母亲如佛,我们何不拿出最美好的东西,比如最胜妙的语言、最虔敬的行为、最真诚的恭敬心,尤其是最应该有的孝顺之言、孝顺之行与孝顺之心来供养自己的母亲呢?(信息来源:腾讯佛学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献给母亲节:母亲,是一辈子的贵人[819]

  • 年轻人的失眠,佛有方法吗?[778]

  • 佛到底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种理念?[804]

  • 佛悟道悟了什么[842]

  • 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824]

  •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1048]

  • 即使是佛,也有无能为力之时[1138]

  •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1072]

  • 佛有三身,说法的是哪一身?[1122]

  • 充满温情的佛门慈孝故事二十四则丨当浴佛节遇上母亲节[1679]

  • 怎样才能达到佛的涅槃境界[2240]

  • 佛并没有涅槃[2155]

  • “信”不是信佛,不是信他人,是信你自己的心[1860]

  • 如何证明你与佛有没有缘?[2103]

  • 美从自然得,佛由心中生[2082]

  • 佛说的“五眼”,分别能“看见”什么?[2659]

  • 有心就有佛[1742]

  • 佛在心中,哪里都是道场[2068]

  • 陈坤:佛对我来说是呼吸,是流淌在我身体的血液[2026]

  •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21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