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25]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0]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3]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1]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6]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6]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1]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人类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来自宗教 [魏德东]
     
    [ 作者: 魏德东   来自:中国民族报   已阅:2784   时间:2016-2-23   录入:yangsihan

      

                                  2016年2月23日 佛学研究网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也是我国时间最长的公共假日之一,连休7天,普天同庆。假日,想当然的,就是休息、不用上班的日子,似乎有什么都不用做的意思。然而,真正的假日并非如此。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假日的起源、本质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来自宗教,而所谓的假日,很多时候就是人类专门从事精神与灵性生活的时间。

      以刚刚度过的春节为例,表面上是阖家团聚,除旧迎新。而打开春节的内核,我们看到,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大年三十拜祖先,正月初五迎财神,等等,无不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而传统宗教的活动场所,从寺院到道观,以及各式各样的小庙,也无不将春节作为重要的表现节点,供给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广大的民众在家庭团聚之余,也很喜欢到佛寺、道观、庙会去感受、分享节日的欢乐。宗教专业人士,从正规的法师道长,到民间的巫婆神汉,春节期间可以说是最为繁忙辛苦的人群,为操劳了一年的大众排忧解惑、祈福禳灾。

      公共假日是面向社会全体大众的,宗教则具有特别的信仰人群。为什么公共假日中会具有如此丰富的宗教内容呢?

      容易被大家习焉不察的是,大多数的公共假日都是由宗教节日延展出来的。宗教是人类精神与灵性生活的核心载体,每一种宗教都设定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节日予以庆祝,其中最为流行的,是教主的诞辰日。今天,在欧洲、美国等基督徒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圣诞节,也就是耶稣诞辰的日子,既是基督宗教的最大节日,也是全社会最重要的公共假日。在东南亚佛教流行的国家,佛诞节则不仅仅是佛教徒的节日,也是公共假日。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公共假日,都源于某宗教的节日。

      对当代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假日,无疑是源于基督教传统的礼拜天。依据基督教的教义,上帝用6天时间创造世界,第7天休息,而信徒们也要在这一天敬拜上帝。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这样一种宗教文化最终成为当代世界最基本的时间架构,人们以7天为单位组织社会生活,基督教的星期制度成为全人类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平台。

      近代以来的很长时间,我国的公共假日制度是排斥宗教与传统文化的,甚至有过春节也要上班,“过一个革命化春节”的时期。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传统节日凤凰重生,再次成为我国公共假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宗教背景。春节的宗教含义是全方位的,需要祭拜各种神灵;清明节,主题是祭祀祖先,满足人们慎终追远的精神需求;端午节,赛龙舟有图腾崇拜的含义,拜钟馗则是祈求健康平安;中秋节,则是人们祭拜月神的时刻。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沉淀,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终成为今天的公共假日,呈现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公共假日不仅在起源上与宗教密切相关,就其本质而言,也体现了宗教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工作日与节假日,表面上的区别是上班与不上班、工作与不工作,而其实质区别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也就是说,工作日主要是人类从事物质生活的日子,节假日则是人类开展精神与灵性生活的时刻。人类的存在与绵延,既需要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也需要精神与灵性生活。随着人类物质生产力的提高,人们获取与满足物质需求的时间在逐渐缩短,而用于休憩与精神生活的时间则在明显延长。人们每周不上班的时间由1天发展到今天的2天、2天半甚至3天,就是最好的例证。而这些不上班的日子,就其本意来说,不仅仅是睡懒觉,而是要用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的修行与宗教无关![753]

  • 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的东方哲学与宗教[2931]

  • 宗教让环境大变样:基督教让城市兴起,佛教让绿树成荫[3128]

  • 星云大师:人类最大愚痴 就是以为没有来生[3472]

  • 文化遗产法视野下的宗教文物保护[4711]

  • 盘点:2018年中国宗教十大新闻[5991]

  • 着力提高新时代宗教工作水平 [王作安][5110]

  • 宗教与一带一路的历史关系 [卓新平][3324]

  • 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心理观[4373]

  • “宗教中国化”的义理[3396]

  • 重提佛教既是宗教,又是文化——兼论传承发展中国佛教文化的两个向度[3872]

  • 帝国、商业与宗教:佛教与全球化的历史与展望[9351]

  • “宗教”概念:从梁启超的解读到当代的演变[2708]

  • 宗教社会学的“共业共修”:首届人间佛教社会学论坛重点议题[5786]

  • 试论宗教文献学[10305]

  • 人类文明新生与佛教的世界责任——在澳大利亚南天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典礼上的演讲[学诚法师][9953]

  • 博鳌论坛宗教领袖对话:行愿大千 心手相连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776]

  • 中国宗教将会对国际社会有更大担当[2895]

  • 宗教与文学的张力[2857]

  • 在中心与边缘的宗教及宗教群体[245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