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16]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45]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136]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4]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5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3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36]

  • 人生的底线[15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3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43]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品尝寺庙的素食菜肴 [王景晨]
     
    [ 作者: 王景晨   来自:南京市佛教协会   已阅:3614   时间:2016-5-29   录入:yangsihan

     

                                    2016年5月29日 佛学研究网

      佛学研究网讯 中国寺庙菜的发展,是与佛教传入中国及其自身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自东汉时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后,饮食习惯也随之引进,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的盛世,及至明清的普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生活。佛家人慈悲为怀、戒律森严,首先戒杀生,因为佛家的观念是众生平等,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不能杀戮,更不可佐食,这就决定了佛家菜是纯素。佛家素食的烹饪,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多样,由纯素到仿荤,由寺内到市肆相互交融的过程。

      中国寺庙菜,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加之能吸收宫廷、民间素食的精华,逐步构成了自己的饮食特色。究其原料,大致可分为三类:一为干果类,即三菇、六耳、猴头之类的山珍,此外还有芝麻、白果、花生、栗、枣、榛、核桃、杏仁等;二为潮果类,即豆腐、豆腐皮、干子、百页等豆制品及面筋、魔芋制品等;三为水蔬类,

      即四时新鲜瓜果青蔬等。其中以豆制品与青蔬为烹调斋菜的主料,所谓“菽乃餐中宝,蔬为席上珍” 即是指此。而对瓜果青蔬,特别讲究一个“鲜” 字,即强调取原料以时鲜为主,如应时鲜菜,四时蔬果,菜随时令变化而常换常新。烹调斋菜时所用的油料都为植物油。调味时所谓的酱油,以前称之“三伏秋油”,三伏秋油是指日晒夜露三个伏天(夏天)酿成的豆酱油。而今已是用化学酱油了。

      在中国寺庙菜中, 最有代表性的名菜,是为“罗汉斋”,又名“罗汉菜”,菜名出于佛典。是以金针、木耳、蘑菇、竹笋、白果、山药、板栗、素鸡、面筋、青菜心等十多种上品干鲜蔬果烹制而成,层次分明, 色调明快,清新爽口。除此,各大寺院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名菜,皆是运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特产原料烹制而成的独具风味的镇山名菜。如四川峨嵋山万年寺的“雪魔芋”,就为斋厨拿手菜:以上好雪魔芋水磨成汁,配以大米粉,加工成糊状,置于海拔3000 米之上的金顶岩石上,让大雪封盖,使其结冰而膨胀,雪融后便留有许多小孔,犹如海绵,晒干后制成黑褐色雪魔芋。食时,以温水泡软,可烹制各式菜肴,各色味汁也尽入其中, 嚼之满口生津, 浓香万分。又如泰山斗母宫特产的鹿角菜, 配以芹菜、花生米,拌上酱油醋,淋些麻油,再撒些姜末凉拌,味极鲜美清口。还有特产的雷震蛾(一种菌),生长在阴暗的石缝中,一见阳光即不可食,故摘采时须在雷雨阴天, 平时难以吃到, 极为珍贵,以凉拌、熟炒均可。至于泰山上高大松树的松子既肥而大,与泰山“神宫腐”炒之,松子清香之味,别具一格,亦是他处无可比拟的名菜。其它,诸如杭州灵隐寺的“西湖莼菜”,五台山的“天花蕈”等等都是独具风味的名菜,成为古刹一方的特色。

      中国寺庙中僧侣泡制的各类酸泡菜,堪称一绝。这是佛家弟子传统的膳食素菜。可入瓮腌渍的有卷心白菜、嫩黄瓜、嫩豇豆、嫩莴苣、青红椒、萝卜等都特别脆嫩生津,酸甜适度,且久泡不烂, 其味不变,这是俗家人的泡菜所难以比拟的。究其原因乃山中清泉发酵而成,山泉中含有对人体有利的丰富微量元素,这即是泡菜积年而不变腐保持鲜嫩的根由所在,所以许多寺庙以拿手泡菜闻名。

      中国寺庙菜制作工艺奇巧, 烹制方法有: 炝、炒、焖、炸、烩、蒸、凉拌等,能烹制出几百种菜肴,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纯素菜即素质素名,二是以素托荤即素质荤形,三是素菜荤做,即以荤汤烹制。以素质素名而于世者, 要以福建南普陀寺最负盛名,如:“半江沉月”、“烈雨孤云”、“二冬白雪” 、“ 白璧青丝” 、“ 南海藏珍” 、“ 茹园小竹” 等,皆为纯素名菜。所谓“二冬白雪”者即是普通的冬菇冬笋烧白菜,若加粉丝即成“丝雨孤(取菇音)云”,至于“半江沉月”即在圆形碗中,半边是沉黑的香菇, 半边是奶白的面筋,酷似半月面上汤水荡漾,呈现出“半月沉江”的意境。这类素质素名之菜,富有诗情画意,雅道之致。其特点,不动荤,不掺假,纯属素菜素料制作。这一素菜素名的格调在国内外收到独树一帜的功效。菜肴以荤托素者实为僧厨技艺上的变革,以巧斧神工之艺,达到有一样荤菜即有一样素菜的要求,无论是鱼翅、海参、猴头、熊掌、燕窝、甲鱼、螃蟹、鸡、鸭、鱼、虾等,均能以形态逼真,达到名似、形似、味似的境地。四川成都宝光寺的素质荤形菜很具特色,既有孔雀、蝴蝶等花式冷盘,也有素鸡、素火腿、麻辣鸡块等各式冷碟,还有“白油腰花” 、“ 宫保肉丁” 、“糖醋鲤鱼”、“海参锅巴”等热菜。每菜形象惟妙惟肖,令人叹服。所制香肠用薄薄的豆腐皮包裹,如同肠衣,填充料中加少许核桃仁,即达到肥瘦肉相间一般的效果。所制鸡,色泽鲜嫩,切开时鸡丝俨然可见,其“回锅肉” 竟然做到肉皮、肥肉、瘦肉三个部分紧紧相连,色红亮,味辣而甜,独具四川特色风味。

      南京建业寺曾有一僧厨,素菜烹调技艺精湛, “一瓜可做数十肴,一菜可变数十味”。唐代湖北梅山五祖寺的煎春卷、烫春芽、烧春菇和白莲汤(甜食),制作精美,是佛门弟子的美食。五祖寺的春卷是采用寺院山上的野菜,配上豆腐干,豆豉汁、面筋泡和各种调料,外用青菜叶或油皮包好煎成的。宋元至明清,寺院素菜已能配成品位甚高的全素席。许多菜肴,以荤托素,如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等,不但与荤菜形似,而且味道也略有一点相近。寺院斋厨可以用白萝卜或茄子加发面等原料制成“猪肉”,可以用豆制品、山药泥烹制出“油炸鱼 ”,可以用绿豆粉掺水仿制成“鸽蛋”,用葫芦卜加土豆仿制成“蟹粉”。厨师的巧思和手艺满足了人们饮食情趣上的需要。当然,佛教中也有反对素菜荤名的,认为这样是 犯了“意杀戒”,因而称素鱼为“如意”,称素香肠为“玛瑙卷”。此外,扬州大明寺的“笋炒鳝丝”(主料香菇)、重庆慈云寺的“回锅腊肉” ( 主料面筋) 等均属素斋中的名菜,其形、色、味和质感都可乱真。寺院素菜在民间很欢迎。明清时江苏人喜吃的

      什锦豆腐羹(又叫“文思豆腐”),原是天宁寺文思和尚先做的。清代美食家袁枚称赞的醋渍萝卜和腌大头菜,原是承恩寺僧人的过粥菜。寺院的素什锦早已成为江南人家的家常菜。其余如扬州大明寺僧厨烹制的“ 笋丝鳝丝”、“狮子头”、“什锦捶藕”、“八宝鸡子” 等菜肴, 亦已名闻海内外,成为“平山一绝”, 且又独具维扬风味。

      至于素菜荤做者, 就是素配料做出的菜叫荤菜的名, 诸如鸡汤煮干丝、虾籽烧豆腐、肉汁煨冬瓜、火腿汤扒猴头等, 这类菜营养丰富,味道殊美。出尔飨客,以达香火旺盛,缘簿不绝的目的。深圳有家台湾风味的食品公司生产素菜荤做的各种半成品,品名“齐善”, 其主要原料是大豆、魔芋、香菇、海藻等,如“狮子球”、“天下第一鱼” 、“ 素海参” “ 鱼滑”“素炖肉”等等数百种,适应了广大素食者的需求。

      在中国寺庙菜中还有一绝妙特色,即以果子为肴, 以花叶入馔。据《清稗类钞》载,“其法始于僧尼,颇有风味。如炒苹果、炒荸荠、炒藕丝、炒山药、炒栗片,以及油煎白果、酱炒核桃,盐水熬落花生之类,不可枚举”。除此,扬州尼庵还有“果子杂烩”,以红枣、栗子、白果、山药、荸荠等配以金针、木耳、竹笋、面筋、青菜心之类,味道独特。据说泉州古刹开元寺僧人还以自栽的龙眼树所结龙眼为主料,配以香菇、荸荠等,称之为“东璧龙珠”,别具一格。以花叶为馔者,旧有灵鹫寺僧以茶蘼花所制的“茶蘼粥”,灵隐寺僧以桂花所制的“桂花鲜栗羹”,均已成为传统名菜。此外有以胭脂叶、金雀花、菊花瓣、荷花瓣、玫瑰花瓣以及芙蓉花、锦带花、牡丹花、梅花、藤花、凤仙花等几十种花类制作的菜肴。其烹调方法“汤焯蜜浸”、“浓汁脍”、“凉拌”、“面拖油炸” 、“ 熬粥” 等均可,其味清新,为世人所称道。

      中国寺庙菜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序列中,已是自成体系。近四十年来,国内各大寺院不但保留了一批香积厨高手,而且还培养了许多僧厨新秀,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佛家菜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使寺庙菜日臻佳境,出现了名寺、名厨、名菜溶为一体的局面。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旅游事业的发展, “天下名山僧占多”的佛寺古刹,已成为旅游线上的热点。再加上人们对素食促进健康长寿的科学认识,素食已形成热潮。您想享受吃斋茹素带来的朵颐之快吗?您想领略名山古刹具备的超然之气吗?请您亲临实地去品尝寺庙的素食菜肴吧!(信息来源:南京市佛教协会)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除了心愿,我们还能向佛菩萨说什么?[408]

  • 10个佛教经典问题,你能答出几个?快来试试[2785]

  • 寺庙是心灵教育的学校[2393]

  • 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2214]

  • 一念食素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2385]

  • 素食 佛缘[2756]

  • 寺庙权力中心的转移与佛教方志的文本建构————以清代《黄梅老寺中山志》为中心[2741]

  • 吃饭是佛门修行之道[4980]

  • 只会烧香拜佛?No!佛门环保方式你知多少?[2850]

  • 超实用!佛教饮食有讲究,圣严法师告诉你这些情况下不算犯戒[3054]

  • 冬日进补 佛系养生该怎么吃才健康呢?[3368]

  • 北京正北方 这座寺庙衍生出一座城市[2569]

  • 素心 素食 素生活 [沈素白][2646]

  • 佛法智慧:中国寺庙的绝妙对联[2927]

  • 素食的历史[2850]

  • 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十年修缮后再现恢弘[3342]

  • 妙莲老和尚:谈素食功德[3151]

  • 学佛人的素食观念[3047]

  • 寺庙传说的民俗价值 [田兆元][4064]

  • 陆游:诗内有素食 心中有禅心[360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