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11]

  • 人生的底线[136]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7]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4]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佛教研究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 作者: 朱凡   来自:澎湃新闻   已阅:4061   时间:2016-10-28   录入:wangwencui


    2016年10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10月22-23日, 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内亚与阿尔泰研究系、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和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主办的“佛教研究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隆重举行。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校长落合俊典、台湾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杭州佛学院副院长刚晓法师、哈佛大学南亚系系主任Parimal Patil、莱顿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司空竺、汉堡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吉旺秋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浙江大学副校长、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理事长罗卫东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到,古典文献学一直以来都是浙江大学的优势学科,目前浙大在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学领域都有所投入和布局。他还指出,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在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佛教方面的研究对理解中国自身的文化和传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次研讨会是浙大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今年3月成立后迎来的首次国际会议。该中心是国内首家集佛教资源的保存整合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机构,致力于保存和共享佛教资源,发展并深化佛教研究,其中佛教数字资源整合开发是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中心”成立之初就与哈佛大学、国际文献保护基金会签约联合创建并运营大型综合性佛教专业数据库——“佛教通用数字档案馆”(Buddhist Universal Digital Archive,简称“BUDA”)。
     
      佛教资源的数字化无疑是当前佛教研究领域最为显著的新趋势之一,也是此次研讨会一大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新研究方法正在令佛教研究发生深刻转型,这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具体而言,提供搜索功能的梵文、中文、藏文电子佛典使得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佛教社会史和历史地理学领域进行比较研究成为可能。新技术还带来了众多令人兴奋的可能性,例如研究者们得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传承的各个层次,从而帮助厘清围绕文本传承阶段与思想发展历程的一系列问题。会议的另外三项议题分别是佛教多语种文献的合作研究、佛教哲学思想的跨区域研究以及佛教研究的未来发展。
     
      斋藤明:现代佛教研究需要可靠的数字化平台
     
      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斎藤明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当前佛教研究者需要克服两大困难,第一是语言障碍,因为佛教文献涉及梵文、藏文、中文等多种语言,二手研究资料中更是包含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中文等各国文字;第二是信息取得,对于研究者而言,能够方便地获得需要的研究资料至关重要。
     
      斋藤教授将佛教研究的材料分为研究(Research)和资源(Resourse)两大类:研究材料包括校勘本、翻译、文章、书籍等,佛教资源则有写本、碑文、绘画、雕塑等,这些材料有着纸质与数字化的不同形式。他简要介绍了CBETA、SAT、开放式语文学项目、当代佛教期刊数据库、佛教影像数据库等佛典数字化研究平台。这些平台的出现为梵、藏、汉等各语种佛教文本研究、佛教哲学研究、佛教解经学研究等众多领域的新成果提供了帮助。
     
      他进一步指出,数字化时代的大趋势决定了现代佛教研究对数字化平台的依赖,稳定可靠的数字化平台对于佛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开启一个全新平台,固有平台的延续、维护与不断发展反而需要更多的努力与投入,这需要一代代学者的不断努力。
     
      释惠敏、洪振洲:佛学研究新趋势——整合协作与量化分析
     
      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副教授洪振洲共同做了题为“新世代佛学研究数位资源发展趋势:整合协作与量化分析”的报告。惠敏法师自1998年起担任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CBETA)主任委员,还参与了“数位博物馆计划:玄奘西域行”、“中国佛教寺庙志数位典藏”等项目,20年来在佛教文献电子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惠敏法师认为,在Web2.0时代的互动性与分享性资讯环境下,合作建构包含梵、巴、汉、藏等佛典语言和英日德法等现代语言的“佛典平行语料库”是未来一项重要的工作目标。而发展新世代佛学数位研究资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在“整合协作”中达成跨界合作与专业分工、多人共享与版本管理这两大目标,需要善用现有的相关资源和经验,并经常关注“数字人文”的发展。
     
      洪振洲指出,由CBETA编纂的佛教藏经内容是目前佛典文献方面最重要的电子资源之一,目前已经完成了1亿6千万字的藏经内容数字化。如此体量的数字化文本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迅速找到某一个语句在典籍中的位置,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还让他们得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或人工智能算法找到传统文本批评方法下难以发现的隐藏趋向和范式。为此,他的研究团队目前正在建设基于CBETA佛典文献的数位整合研究平台,并尝试在其中加入多种量化研究功能以方便相关研究的展开。
     
      罗柏松:佛教研究需要国际化合作
     
      哈佛大学罗柏松教授在演讲中检讨了“辟支佛”一词在印度、中国乃至日本佛教中的含义、语境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流变。他认为如《大智度论》所言,“辟支佛”的含义分为缘觉与独觉两种,历史上的不同文献一直在试图调和这两种含义,但并未成功。通过对“辟支佛”一词的深入分析,说明了佛教许多重要概念及理论在国际范围内存在着模糊性的问题,从而突出了国际化合作在佛教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佛教研究与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结合,将会为国际化合作创造一个新的平台,有利于佛教概念与理论的明晰化。
     
      此次研讨会上与数字化相关的报告还包括:东京大学下田正弘的“佛教研究之数字人文使命旨在开发数字时代艺术人文研究的全部潜力”,人文情报学研究所永崎研宣的“SAT数据库的技术层面:链接文本与图像”,北京大学王颂的“晚清民国时代的佛教影像——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的图像学研究”等等。
     
      浙大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在会议总结中表示,佛教研究要与时代相结合,不但要在思想理论层面进行,更需要在研究方式上进行创新,这次会议不仅使各国学者看到佛教研究新趋势的前景,更增加了学者们国际化合作的信心。(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太虚大师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波奉化举行[2865]

  • 现代佛教研究概论[2894]

  • “佛教文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3562]

  • [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题]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陕西西安闭幕[3866]

  • “第四届佛教文献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举行[3752]

  • 重视古代写经文献 推进佛教深化研究[3401]

  • 第六届圣严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召开[3854]

  • 汉传佛经传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研究院隆重开幕[3400]

  • “人间净土与弥陀净土”国际学术研讨会盛大举行[3053]

  • 敦煌佛教研究的得失[4797]

  • 元代佛教与少林寺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6136]

  • 中国佛学界域外佛教研究的最新成就──评杨曾文著《日本佛教史》[6695]

  • 佛教研究的新收获——评湛如《敦煌佛教律仪制度研究》.[7549]

  • 从敦煌出土写本看敦煌佛教研究[6180]

  • 佛教研究新成果——读中国藏传佛教寺院[7191]

  • 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8087]

  • 关于吐蕃佛教研究的两个问题[6532]

  • 史料翔实的元代佛教研究——《中国佛教史:元代》读后[8111]

  • 季羡林与佛教研究[6977]

  • 胡适先生的佛教研究[648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