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39]

  • 生活是一部难念的经,不懂它的[174]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道亮[135]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16]

  • 活明白了,就不会惯着任何人[170]

  • 忏悔,是修行人人生必要的修行[117]

  • 佛学基础:有情之身心[111]

  • 你今生的22个灵魂课题[188]

  • 一个人走上坡路的迹象:藏[161]

  • 秋天可以耕种什么?种福田![151]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愍[157]

  • “道场”略考——以佛教典籍为[113]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则竹秀南长老中国佛学院作《临济禅师的禅法特色》讲座
     
    [ 作者: 佚名   来自:中国佛学院   已阅:3716   时间:2016-12-16   录入:wangwencui


    2016年12月16日    佛学研究网

        2016年12月15日下午,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中日佛教友好使者、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则竹秀南长老等一行5人访问中国佛学院,并为中国佛学院全体师生作了以《临济禅师的禅法特色》为题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由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向学法师主持。教务处主任理证法师、副主任觉灯法师以及中国佛学院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李贺敏副主任担任此次讲座的翻译。
     
        则竹秀南长老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全面细致地阐述了临济禅师的禅法思想。长老表示,临济禅法最主要的特色,在于把佛陀的自觉和自由自在活泼泼地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全面肯定人的无限价值,主张纯任自然、无修无证。“禅悟”并不是有待学习或有修有证的,而是显现在人的实质生命中;人并不需要特别的意识,而是要在生活中真正地发挥真我主体的作用。释尊所说之法,具体通过人反映到现实社会与生活之中,也就是临济禅师所指的无位真人、无依道人、即今目前听法底人。世间众生应该秉持清净之心,实实在在做人。应该不断反省自身是否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否妨碍发挥自身本来具有的大机大用。学佛行道之人务须掌握释尊倡导的八正道之“正见”。以宛如明镜般清澄的无分别心为人处世。
     
        长老强调,临济禅法重视人的价值,它以人为基点,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归宿。临济禅法不离实际生活,及其的自由活泼、简捷明快,高扬了独立自主和自信自悟的人格,申明了人即是佛。(信息来源:中国佛学院)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坛经讲座·序言[1685]

  • 吴言生教授“《唐诗三百首》导读”讲座圆满举办[6255]

  • 临济义玄禅师及其禅法特色[2160]

  • 日本佛教文化代表团赴中国佛学院交流访问[3258]

  • 中国佛学院隆重举行2017届本科班毕业典礼[2820]

  • 日本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副总裁福原隆善长老访问中国佛学院[2830]

  • 中国佛学院成立6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3212]

  •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召开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3484]

  • 中国佛学院举行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3595]

  • 方广锠:杭州佛学院作大藏经专题讲座[5101]

  • 探访中国佛学院 入学考试难度超过高考[4285]

  • 中国佛学院在北京举行《中国佛教教育年鉴》评审会[3835]

  • 楼宇烈北大讲座实录:《中国智慧》现代文明反思录[6121]

  • 雁塔论坛9——10月讲座预告[9676]

  • 中国佛学院举行2009届本科学僧毕业典礼[5912]

  • 复旦大学举行“谈佛教的孝亲观和轮回观”讲座[20984]

  • 楼宇烈教授在法门寺佛学院作国学讲座[8536]

  • 中国佛学院举行2008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5925]

  • 印度佛教讲座一[9760]

  • 印度佛教讲座四[750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