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20]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48]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140]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5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3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36]

  • 人生的底线[153]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3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4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人的内心要和谐 [净慧长老]
     
    [ 作者: 净慧长老   来自:中国民族报   已阅:2904   时间:2017-3-12   录入:yangsihan

     

                                 2017年3月12日 佛学研究网

        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内心要和谐,必须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起;家庭要和谐,必须从慈悲孝敬、友爱尊重做起;社会要和谐,必须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做起。

      处理烦恼的方法:第一,要求自己;第二,学会谅解他人;第三,晓得感恩和奉献;第四,惜缘惜福。

      优化自身素质靠智慧;和谐自他关系靠慈悲;有智慧就能觉悟人生,有慈悲就能奉献人生。

      禅在生活中,禅在当下。

      修行,就是要让修行与生活保持零距离、没有距离,那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生活禅,禅生活”。

      只要有心去做,目标就在当下。

      修行不仅仅是打坐、念佛、诵经,一切善法都是修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

      所谓菩提心、大悲心,就是指彻底地实现了自我否定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无私无欲、悲智双运的精神。

      我们要以长取人,不能以短取人。以长取人则天下无可弃之人,以短取人则天下无可用之人。

      我们把一切众生都当作佛,自己的心就是佛心;以佛心作佛事,就会佛光普照。

      我们不要想得到什么,而是时刻要想着丢掉什么----丢掉无明、烦恼、贪嗔痴。我们无所求,最后会得到一切----得到我们本有的清净光明、自在安乐。

      所谓众生者,众因缘和合而生。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真正个体、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

      互相仇视必然两败俱伤,互相友爱必然两全其美。

      修行,要修、要行。修就是不断地改正自己,行就是要把正确的理念、法门付诸实践。

      古人用功,首先是叫你直下承当,然后再讲其他的事。直下承当我就是佛,然后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佛?不是佛,赶快修!不像佛,赶快修!

      修行不能远离社会人群,不能逃避现实生活。我们要的是直面生活,要在生活当中提升自我、净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功夫。

      人生于世间,一切都是缘----苦是缘,乐是缘,好是缘,坏也是缘。我们没有选择的自由,你也无法逃避,所以要一切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养成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包容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温暖,有温暖才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

      我们的心灵是一块阵地,菩提心不去占领它,就一定有无明烦恼去占领它。

      一切严守本分,既要把本分事做到位,又不可逾越本分。做到位了,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超越了本分,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有了感恩的心,人的心量才会变得广大和宽容。有了感恩的心,人们才会想到要去回报社会,回报大众。

      “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他的修行就到家了。

      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禅是生命的自在,禅是生活的潇洒,禅是思想的空灵。

      生活禅,是以菩提心作为出发点,以般若见作为见地,以息道观作为修习禅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烦恼作为日常实践的功夫。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禅是微笑,不是愁眉苦脸。虽然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没有什么值得快乐的地方,但是愁眉苦脸也不等于就能解决生死问题。要解决生死问题,还是得从容面对。

      在感恩中奉献自我、回报社会;在包容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分享中广结善缘、和谐发展;在结缘中成就自他、共创未来。(信息来源:中国民族报)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儒家敬,道家静,佛家净[303]

  • 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三个征兆[471]

  •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662]

  • 内在的和谐与清静,是一切好运的源头![714]

  • 内心强大的人,是治愈一切的良药[635]

  • 百岁高僧讲修行心得,颠覆90%的修行人![847]

  • 要照顾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768]

  • 做好你自己,需要做好两样事情[957]

  • 从无杂物到无杂念:简朴生活中的真趣在哪?[879]

  •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1043]

  • 佛说:请把心里的垃圾,倒一倒[1066]

  • 你的语气,就是你内心的样子![1018]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1129]

  • 听从内心的声音,好好爱自己的11个重点![1128]

  • 认识你的心,这里是一切力量的根源[1282]

  • 我心即宇宙:万物由心生,万法由心造[1383]

  • ​天下本无病,病从心中起:文殊师利与维摩诘的对话[1679]

  • 生活中的“人间佛教”[1146]

  • 把心安顿好了,人生也就顺了[1261]

  • 人者,忍也[132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