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00]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1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49]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64]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85]

  • 十问时间[15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6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74]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18]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47]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82]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7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敦煌壁画内外的劳动者:千年不辍的“孤守”
     
    [ 作者: 佚名   来自:中国新闻网   已阅:4379   时间:2017-5-2   录入:yangsihan

     

                                     2017年5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五一”国际劳动节,敦煌研究院30日推出《敦煌壁画内和壁画外的劳动者》微信特辑。图为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1954年作品《石窟艺术的创造者》。(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佛学研究网讯 细数举世瞩目的文化艺术宝库敦煌石窟,以及传承千年的灿烂敦煌文化,都承载着无数无名劳动者的默默付出和千年不辍的“孤守”。敦煌石窟的营造者、壁画上的劳动者、敦煌石窟的守护者,构成了敦煌壁画内外的“劳动场景”。

    临近“五一”国际劳动节,敦煌研究院30日推出《敦煌壁画内和壁画外的劳动者》微信特辑,通过回顾重温敦煌壁画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以示对千百年来孜孜不倦地陪伴、呵护敦煌石窟的所有“劳动者”致敬。

    图为莫高窟23窟壁画雨中耕作(盛唐)。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自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开凿第一个洞窟至今,敦煌经历了朝代更迭,繁荣衰败。无数不知名的工匠、画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营造了敦煌石窟。

    敦煌研究院称,莫高窟的营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组成。工匠在窟主或施主的雇佣下从事洞窟的营造活动,分为劈岩凿窟的“良工”和绘制塑画的“巧匠”两部分。

    图为莫高窟9窟壁画良医授药(晚唐)。(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从文献和各时代的艺术风格上分析,前往敦煌的这些良工巧匠主要包括:随着佛教传播,从西域而来;跟随移民实边时被贬官员大户而来;随不同时期到敦煌上任的官吏而来;西夏等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到此的少数民族画师。

    敦煌壁画上的劳动者,呈现出古代敦煌发达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作为戈壁滩上的一方绿洲,迢迢丝路上的关隘重镇,唐朝时,敦煌粮食不但能够自给,还成为边疆军粮的储备基地。在此历史背景下,敦煌壁画中出现了约80幅农作图。

    图为敦煌守护者在修复壁画。(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的守护者则是“与时间赛跑的人”。“莫高窟正在老去,时间是莫高窟壁画长久保存的头号天敌。”敦煌研究院表示,人为破坏对莫高窟壁画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进入洞窟观看壁画,有限的空间内二氧化碳和人身上所带的湿气会迅速增多,这将加快壁画的氧化剥落。

    “莫高窟老化消失的趋势,只能延缓,无法逆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学者樊锦诗曾如此慨叹。

    图为莫高窟72窟壁画工匠安装佛头(五代)。 (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为了有效延缓洞窟的老化,敦煌研究院利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等一些先进手段,来监测洞窟内微环境,以合理控制游客承载量,一旦监控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超标,洞窟将立刻关闭。

    为给这处古老遗产“延年益寿”,上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发起现代技术保护莫高窟的“数字敦煌”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120个洞窟的摄影采集、40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以及120个洞窟的全景漫游和20尊彩塑的三维重建。

    图为“数字敦煌”项目采集莫高窟61窟。(图片来源:敦煌研究院)

    “千年敦煌灿烂的文化,正是古代劳动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此前表示,中国很多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寺多由皇家资助建造,而莫高窟的形成,得益于整个区域的民众自发的心愿和千年不辍的营建,度过历史的沧桑与劫难,安然至今。(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敦煌观音讲唱文学的宣教特色[278]

  • 金代佛教艺术之建筑、雕塑和壁画[1068]

  • 追索敦煌莫高窟前史:展现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汇[1693]

  • 佛教的资本主义——从犍陀罗到敦煌[2606]

  • 敦煌佛教疑伪经研究:现状与未来[3875]

  • 丝路脉动:从龟兹到敦煌[3476]

  • 敦煌壁画里的健身印记[3158]

  • 敦煌文化艺术展:3个敦煌“洞窟”进入上海中心[2741]

  •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3299]

  • 中国历时13年整理出版大量流失海外敦煌古藏文文献[2707]

  • 探秘敦煌飞天源起何处 [韩添][4739]

  • 93岁敦煌石窟保护专家孙儒僩:一生危崖千窟游[2799]

  • 28岁小伙迷上敦煌壁画:白天说不尽 晚上画不够 [沈杰群][3351]

  • 敦煌壁画现中国最早玄奘取经图,揭秘西行艰苦历程[3040]

  • 石窟壁画艺术数字展演《莲花盛开》将在北京盛大开展[3200]

  • 四川石渠现明代壁画与雕塑 填补多项藏传佛教艺术史空白[3184]

  • 漫谈敦煌菩萨[4979]

  • 敦煌之美 首先是菩萨之美[3390]

  • 壁画修复的成功范例——哲蚌寺壁画修复小记 [王征 郑璐][3086]

  • 敦煌壁画现中国最早玄奘取经图 揭秘西行艰苦历程[359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