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佛学研究网
数十年间随我学习意拳者甚众,其中亦有佼佼者,然亦有挨打者,此何故也?凡取败挨打者,皆因其背离我平日归一之教诲焉。由此我怵然有感,纵观中国之拳学史,发现一条规律,即任何一门拳术,皆经由铁老虎演变为纸老虎之过程,如形意拳当初只有钻、裹、践三拳,后人不解其妙,遂造出五行拳。十二形拳、杂式锤等拳套。又如八卦掌当初只有单双换掌而已,其后人亦不能解其妙,遂造作六十四掌之拳套。
再如太极拳,当初只有单双缠打与击地,披身二捶而已,其后人更不能深知其妙,遂演化出百八十式。更有南北之分,杨、吴、陈、武之派,习拳者被光怪陆离之畸形拳套紧紧束缚住,其本能活力窒息得奄奄一息,形意、八卦、太极,当其初创之时亦是虎虎有生气,然何故愈演愈无生气?何故习其拳者临战却用不上拳套招术?更有甚者,何故习其拳者反被不习拳之外行以浑击蛮打所击败? 盖此辈习拳者皆离精华而守糟粕,不识真老虎而只识假老虎也,一代传一代,真者日淹而伪者日兴,铁老虎遂变为纸老虎矣。我倡意拳,目的之一即是复古元始,随我习拳者,亦有不解我之苦心者,遂走上取败挨打之道,非我之罪也。我恐意拳亦遭形意、八卦、太极之灾,遂不得已,写此文字,以警后生焉。
此处所欲叙述者,即训练本能之方法,亦即打法。意拳之术语谓之断手,断手又名接发力,即断对方来手之同时发力进击之谓也。接发力之训练是意拳中最实用之一部分工作。此部分工作可两人实作,亦可单人试作,本文将神形意力四者,扼要述之,供学者练习参考。
学拳贵明理,参理须用逻辑思维;练拳力感实,试作须用形象思维。以形取意,以意赋形,由形揣其意,因意度其形,非运用形象思维难得拳之妙也。故平日练习时,须富于想象,仿生拟物,想象万千。无穷假借无穷象,似有如无,如无似有。设身处境,应钻入所想象之形象中去,以体现其神形意力,大有“吾不知蝴蝶之梦周耶? 抑或周之梦蝶也”之慨,果能如是,发力始能灵活透达也。
自倡意拳以来,我曾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之法则与人体生理构造之特点,想象出若干打法,我本人和与我从学意拳诸同好在实践中曾将其中某些打法应用于实搏,有些奏效甚著,有些则奏效较微。奏效甚著者存之,奏效较微与未实践者此处皆弃而不述。所述者皆实践服膺之拳术也。意拳发力制敌,手起之前不知如何起,既落之后不知如何落,莫知至而至,乃本能之反射也。故每次实搏之后,本人实难总结。然旁观者清,我此处所述各项打法,皆系实搏观摩之记录也。(信息来源:陇原佛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