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网 2017年10月17日
应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之邀,10月6日、7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吴言生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报告厅,作了《人间佛教财富观的修证意义》、《禅宗智慧与心灵修炼》两场学术讲座。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和华商香港校友会的八十余名听众聆听了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陈剑锽教授主持。
《人间佛教财富观的修证意义》讲授了八个要点:一、世财与法财。二、正命与邪命。三、佛教财富的最高形态。四、佛教财富的终极价值。五、法华经“宝塔从地涌出”的现代解读。六、证悟财富空性,跨越财富轮回。七、使财富兴旺的佛教真言。八、结语。

吴言生教授讲座
在讲座中,吴言生教授指出,财富有世财有法财之分,世财有内财、外财之别。就世财而言,不管是内财还是外财,都没有长久性;唯有法财才是人生的固定资产。法财,就是精神智慧的财富,就是般若智慧,这是佛教财富的最高形态。佛教财富的终极价值在于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只有在服务他人中,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成就生命的意义。《法华经》里描绘的宝塔从地涌出,不是宗教故事,而是实证的经验。世界上所有的宝塔、功德,都是从我们心地里涌现而出的。证悟了财富的空性,赚钱而不为钱所赚,才能跳出轮回,善用财富,造福众生。吴言生还为大家讲解了黄财神咒的修法和手印,并引导大家正确地把握财富的宗旨,一切皆为我用,所用皆为众生。最后,教授引用星云大师“般若般若处处开,生命生命处处在。要想富贵的人儿,大家都到佛前来”作为结束语,勉励大家成就生命的富贵,成就大爱大舍的人生。
《禅宗智慧与心灵修炼》讲授了四个要点:一、证悟空性。二、增强定力。三、净化种子。四、广种福田。

禅宗智慧与心灵修炼
在讲座中,吴言生教授指出,《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有内色、外色之分,内色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六根;外色就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这六尘;受想行识是精神活动,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五蕴皆空,就是六根、六尘、六识皆空。空不是没有,而是不执着的意思。《坛经》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金刚经》说:“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的都是六根清净、六尘不染、六识无住的禅修境界。因为六尘时时刻刻地污染六根六识,因此要净化意识的种子。天台宗指出,起一心动一念,就落入了十法界中的相应的法界,因此修行务必要看好自己的心。唯识宗指出,种子生现行,过去的因形成了现在的果;现行生种子,现在的因形成未来的果。因此要念念纯净,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教授进一步指出,证空性、增定力、净子,还只是属于自觉层面的“小目标”,广种福田、奉献人生才是觉他层面的“大目标”,因此要广种福田,服务社会,利益众生,这才是佛陀的本怀,大乘的宗旨。

聆听
陈剑锽教授在总结中说,吴言生教授专精禅学,涉猎深广,条分缕析,拈来是道。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使听众视野大开,获益良多。讲座在禅悦充满中圆满结束。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禀承星云大师理念,近年来研究方向是人间佛教生活禅、人间佛教的经济与管理。目前已成功举办了近五十场系列佛学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陈剑锽教授精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