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智者、老师、企业家,欢迎大家来到观世音菩萨道场拉萨,我心里很开心,向大家表示慰问。今天讨论的问题是怎样认识佛教,怎样培育爱心。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佛教已经变成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上的很多住持、方丈都在强调行善止恶,已经讲了很多。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讲课的重点。佛教的学习,一般认为包括两部分,从研究者角度来学习和从信仰者角度来学习。事实上,佛教是我们生活和心灵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我们生活的指路明灯。在科技非常发达的21世纪,纯粹依靠信仰是不够的。如果只停留在信仰的层次,达不到我们学佛的目的,也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佛法是我们通往幸福的方便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努力获得幸福。宏观开讲,政治,经济,法制等构成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从个体来讲,各行业有各自通往幸福的方法。我们都在为幸福而努力。所以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认识幸福,怎样得到幸福?在生活当中,我们习惯于以财富和名望来衡量幸福。但对这一习惯性认识,我们要考虑清楚。佛教认为,从生到死,无论当官还是什么,我们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提醒自己,自己到底有没有得到幸福?从佛教的角度来讲,真正的幸福,和我们认为的世间的“幸福”是完全不同。世俗的幸福,追求钱色名利,而佛教的幸福,追求的是离苦得乐。
追求幸福,离苦得乐的重点在于放下。我们在人世间会得到很多名利钱财,但背后带给我们多少痛苦,我们并不自知,所以很难放下。
有人认为,放下就是放下生命,这就违背了佛教的理论。贪恋世间的名利钱财,错在于贪恋,而不是钱财。贪恋会让我们堕落。所以不管是佛教徒还是非佛教徒,不要搞错幸福的方向。因此,我们要对佛教有全新的认识:学会放下,追求真正的幸福。
佛教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的真相。通过佛教(佛法)来了解宇宙真相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一味烧香拜佛,容易坠入迷信。科学能证明外部世界的真实,而佛教则能证明有情众生、世界万物的真相,两者是不相违背的。器世间有情众生的实相问题,佛教里讲的非常清楚明白。我们之所以分不清幸福和痛苦,原因在于我们不信因果。生命是延续的,无论前世今生,生活中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因果。
要清晰的认知到因果的存在。在生活当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看到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因果。因缘会际,形成结果。无论人类还是其他旁生类,因果普遍存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老师都教育我们善恶的问题。可是,当我们行善的时候,总感觉很困难,很累。但我们之所以有困难和辛苦的感觉,在于我们不明确幸福的善因。当我们真正的明白苦因和乐因的时候,我们就会坚持去做(导向幸福的)善因。
什么是善因?我们平时说,众生都是父母。因此,众生和我们的关系很密切。众生和我们的关系,是疼爱和养育。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行善的重要原因。佛法认为宇宙的真相,就在于因果。佛教并不以信仰为中心,不以对佛陀的崇敬为中心,而是以帮助我们认识宇宙的因果实相为中心。
认识因果实相,是我们通往幸福的重要善因。我们要认识“爱”的本质。我们追求幸福,传播幸福,源自爱。但如果没有对爱的观察,会容易让我们痛苦。比如一个家庭,夫妻之间肯定有爱,而吵架的时候却很痛苦。外人吵架的时候,产生的是嗔恨心,而家人之间的吵架,产生的却是因爱而生的痛苦,没有嗔恨心。
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是从贪心和无明而生的,这样的爱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比如结婚又离婚的夫妇。如果理解爱,理解慈悲?我们应该学着理解父母(即众生)。平时对待家人朋友等,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他们,最后导致很多痛苦。我们要用慈悲和智慧来“爱”他们。
学佛的人,我们总是说发心好。但如果没有内在的观察,如何能发好心呢?当我们怀着慈悲的爱来发善心的话,才是真正的善心。佛教的慈悲有很多的原因,正如前面所讲,原因之一在于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另一原因就在于观察的智慧,正如我们谈轮回,谈前世来世,不是依靠佛经的解释,要靠自己的观察和体悟。慈悲才能成就自己,没有慈悲,成就不了自己。
我们为什么充满烦恼、痛苦和杂念,这都是有因的。就是因为我们生生世世造了很多的孽。孽就是伤害众生。那如何来消除这些孽障呢?那就需要骨子里的慈悲,要对六道轮回众生的痛苦感同身受。我们要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该怎么办?这样想的话,慢慢的,骨子里的慈悲才能生起。
生起帮助众生的慈悲心,是消除无始以来我们积累的业障的重要方法。正如佛教里讲的,要发菩提心。我们生不起慈悲心,在于我们看不到众生受苦的苦因。当学佛人告诉我们要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会反问“凭什么?”我们之所以会这样问,就在于我们不明白。我今天讲的最主要的就是,大家不要光着信仰,必须对佛法的观点、要义要明白,要明白轮回涅槃的规律真相。这样才知道真正的幸福的路该怎么走。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慈悲、因果和爱心。因果是整个宇宙的规律,谁来也改变不了。我们必须从因果的角度,才能真正的理解幸福的本质,理解世间的真相规律。我们学佛的真正目的在于脱离轮回,解脱轮回之苦。佛法四谛首先就是苦谛。当我们能感受到苦的时候,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就不一样了。这时候的理解,才能真正帮助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