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1]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7]

  • 人生的底线[13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4]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8]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3]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7]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弘一法师总结常人对佛法的十大误解,你中招了吗?
     
    [ 作者: 弘一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3092   时间:2018-9-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18年9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著手学习。

        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来知识份子,多批评佛法谓之迷信。

        我辈详观各地寺庙,确有特别之习惯及通俗之仪式,又将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内,谓是佛法正宗。既有如此奇异之现相,也难怪他人谓佛法是迷信。

        但佛法本来面目则不如此,决无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仪式庄严、规矩整齐实超出他种宗教之上。又佛法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岂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

        故知他人谓佛法为迷信者,实由误会。倘能详察,自不至有此批评。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宗教,此说不然。

        佛法与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兹不详述,应知佛法实不在宗教范围之内也。

        三、佛法非哲学

        或有人疑佛法为一种哲学,此说不然。

        哲学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测而得之某种条件即谓为真理,其结果有一元、二元、唯心种种之说。甲以为理在此,乙以为理在彼,纷纭扰攘,相非相谤。但彼等无论如何尽力推测,总不出于错觉一途。譬如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见象之形状,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谓是为象之全体,故或摸其尾便谓象如绳,或摸其背便谓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谓象如地,虽因所摸处不同而感觉互异,总而言之皆是迷惑颠倒之见而已。

        若佛法则不然,譬如明眼人能亲见全象,十分清楚,与前所谓盲人摸象者迥然不同。因佛法须亲证“真如”,了无所疑,决不同哲学家之虚妄测度也。何谓“真如”之意义?真真实实,平等一如,无妄情,无偏执,离于意想分别,即是哲学家所欲了知之宇宙万有之真相及本体也。夫哲学家欲发明宇宙万有之真象及本体,其志诚为可嘉,第太无方法,致罔废心力而终不能达到耳。

        以上所说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学,仅略举其大概。若欲详知者,有南京支那内学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一卷,可自详研,即能洞明其奥义也。

        四、佛法非违背于科学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

        近代科学家持实验主义者,有两种意义:一是根据眼前之经验,彼如何即还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二是防经验不足恃,即用人力改进,以补通常经验之不足。

        佛家之态度亦尔,彼之“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

        关于佛法与科学之比较,若欲详知者,乞阅上海开明书店代售之《佛法与科学之比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学英国,在理工专科上迭有发见,为世界学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创立新理论解释佛学,因著此书也。

        五、佛法非厌世

        常人见学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与世人罕有往来,遂疑佛法为消极的、厌世的,此说不然。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

        由是可知,谓佛法为消极厌世者,实属误会。

        六、佛法非不宜于国家之兴盛

        近来爱国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谓佛法传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此说不然。

        佛法实能辅助国家、令其兴盛,未尝与爱国之行动相妨碍。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国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统一兴盛其国家。其后婆罗门等旧教复兴,佛法渐无势力,而印度国家乃随之衰亡,其明证也。

        七、佛法非能灭种

        常人见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灭种,此说不然。

        信佛法而出家者乃为僧尼,此实极少之数,以外大多数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与他教之 牧师相似,非是信徒皆应为牧师也。

        八、佛法非废弃慈善事业

        常人见僧尼唯知弘扬佛法,而于建立大规模之学校、医院、善堂等利益社会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学佛法者废弃慈善事业,此说不然。

        依佛经所载,布施有二种,一曰财施,二曰法施。出家之佛徒以法施为主,故应多致力于弘扬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种慈善事业。若在家之佛徒则财施与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种种慈善事业。近年以来,各地所发起建立之佛教学校、慈儿院、医院、善堂、修桥、造凉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钱、施棺等事皆时有所闻,但不如他教仗外国慈善家之财力所经营者规模阔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经济学者谓人人能生利则人类生活发达,乃可共用幸福,因专注重于生利,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类,此说亦不免误会。

        若在家人信仰佛法者不碍于职业,士农工商皆可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议。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观之似为极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虫,但僧尼亦何尝无事业,僧尼之事业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间接直接有真实大利益于人群者正无量矣。

        十、佛法非说空以灭人世

        常人因佛经中说“五蕴皆空”“无常苦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说空,若信佛法者多,将来人世必因之而消灭,此说不然。

        大乘佛法皆说空及不空两方面,虽有专说空时,其实亦含有不空之义,故须兼说空与不空两方面,其义乃为完足。

        何谓空及不空?空者是无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业。虽知无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故空而不空;虽努力作救世之事业,而决不执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实了解,乃能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作种种之事业无有障碍也。又若能解此义,即知常人执著我相而作种种救世事业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间促、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于佛法之空义十分了解,如是所做救世事业乃能圆满成就也。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著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之习惯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设乃得实现。信能如此,若云牺牲必定真能牺性,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坚坚实实、勇猛精进而作去,乃可谓伟大,乃可谓彻底。

        所以真正之佛法,先须向空上立脚,而再向不空上作去,岂是一味说空而消灭人世耶!

        以上所说之十疑及释义,多是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其大意,诸君闻此,应可免除种种之误会。若佛法中之真义,至为繁广,今未能详说。惟冀诸君从此以后发心研究佛法,请购佛书,随时阅览,久之自可洞明其义,是为余所厚望焉。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8]

  •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214]

  •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267]

  • 佛法因何称为妙法[324]

  • 炎炎夏日,从佛法处觅清凉[438]

  • 善法与佛法[729]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不在乎外界的误解和偏见[559]

  • 佛法世法之界别[703]

  • 什么是外道?[635]

  • 静波法师:禅宗并非鼓励人们空谈佛法|2023黄梅禅文化论坛[832]

  • 佛法就是人人本分之法[1153]

  • 佛法是怎样看待“人性”的?[1030]

  • 心为何物?心在何处?心有何用?[1380]

  • 佛法的根本、核心、精髓是什么?[1490]

  • 人生靠什么?[1143]

  • 用佛法治愈你的精神内耗[1863]

  •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970]

  • 佛法中的“药”[1410]

  • 如何用佛法来提高生活质量?[1172]

  • 从佛法中汲取生活智慧——跟工作压力说再见[118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