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佛学研究网
01 学佛的重点
一、理观
学佛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修。
理观是内心智慧的观照;
Tips:要注意这几个字,它是内心 智慧的观照;
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的成佛经历,他不是去征服外面的世界,而是完成了内心的一次次超越与蜕变。
所以想要进入佛法的大门,真正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心收回来,并在内心中加一道智慧的光明;要常去观察内心,经常跟内心对话。
当快乐不是由外在的环境引起,而且由内心本具发起的,那种是一种没有过失的快乐,别人也无法夺走。
第二步,要有智慧的观照。
这个观照不仅是对自己内心的观照,也是对外在世间万法及佛法的观照。简单来说,就是空观的智慧跟假观的智慧。要能体悟自己本来清净的本性,要能通达世间万法及佛法的本质及规律。
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可能我们大部分人连第一步,把心收回来,都很难做到。所以学佛,我们就是通过教理的熏习,戒律的严守,法门的修持,初步要达到能把心收回来,至少能达到内心轻安的感受,自己有能力护持自己的内心。
二、事修
事修,就是外在法门的修学。
法门很多,初步主要通过五乘法门的修学。因为它比较符合一个道次第,从容易到困难,从粗重到细微。
在视频中,法师说理观比事修重要,这个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很容易盲修瞎练,修行中遇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但我们现代人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看的理论多了,学了很多佛学名言,但缺乏实修,导致遇到困难时又无法运用佛法的定力,智慧去解决。
所以未来的时间,我们一边通过教理的学习,一边结合简单有效的实修,慢慢去除自己的烦恼,慢慢培养自己的定力,慢慢改变自己的习性,慢慢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
02 学佛的最终目的
一、学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可能很多世俗的人会说,学佛就是为了能升官发财,家庭幸福,事业顺利;一定学佛基础的同修可能会说,学佛就是为了追求境界,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上不能说不对,离苦得乐,追求幸福是每一个有情众生的需求;追求一定境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学佛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那么,学佛是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成佛。成佛后干什么,度化众生。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个是每一个真正学佛者应发的菩提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诚惶诚恐,觉得成佛离我们太遥远了。
确实,但为什么要在这里先提出来呢,是为了给大家种下一颗菩提的种子,对学佛的最终目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因为如果只是为了离苦得乐,可能只能成就小乘阿罗汉的果位,或者在娑婆世界还要流转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如果只想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能需要在极乐世界修行长久的时间,才能成佛。
先看下面这张图表:
从上面图表可以看出,学佛有两种发心很重要,一个是出离心,一个是菩提心。
出离心的生起,不是凭感官觉受,而是要通过佛法教理的熏习,及对世间如理的观察,才能觉察到娑婆世界的无常、苦空、无我的真谛。
然后才能产生真正厌离娑婆的出离心。
当然,光有出离心还不够,这时候还需要另外一种发心,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就容易停留在偏空涅槃,即小乘阿罗汉的境界。
发了菩提心之后,那么要去哪里成佛呢?这里有三个选择,即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其他佛菩萨成就的佛国净土,及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每个世界都有其优缺点,至于选择哪个净土或者世界,这个要看个人的因缘及愿力。
但无论去了哪里,都不能忘记,那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它将最终引导你成就圆满的佛果,普渡十方一切的众生。
阿弥陀佛。
在此,
感恩诸佛菩萨的慈悲加持,
感恩历代祖师的不懈努力,
才能让佛法有幸长留世间。
同时,
无比感恩各位大德及善信,
一直以来的包容支持鼓励。
愿众生,
都能学佛成就圆满的佛果。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