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11]

  • 人生的底线[136]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7]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4]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家庭剧《都挺好》引热议!佛法教你营造“都挺好”的原生家庭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965   时间:2019-3-26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3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如果苏明玉最后原谅了苏明成,那我再也不看正午阳光拍的剧了!”
        “你说苏大强洗白了?我拒绝!”
        “苏大强今天作了吗?作了”......

        热播剧《都挺好》迎来大结局,网友的讨论却还甚嚣尘上大家有被这个奇葩家庭惊到吗?许多网友怒骂苏家三父子后,也开始理性地思考和探讨:“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有那么大影响吗?”

        带着这个问题,小编在看剧的同时,不禁想到佛陀教育孩子的智慧。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佛法怎么看待家庭教育?

        《都挺好》真的都挺好吗?

        现代都市伦理剧《都挺好》火遍了大江南北,出场自带苏家作妖天团。事实上,《都挺好》的火爆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它不同于以往的家庭肥皂剧专注爱情婚姻或局限婆媳关系,另辟蹊径,讨论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

       剧中,苏大强夫妇育有两儿一女,但因重男轻女的观念,对三个孩子的关爱十分不同,由是养出了性格分明的三个孩子。

        大儿子苏明哲自幼儒雅斯文,聪颖好学,在美国常青藤名校毕业后留在在美国发展,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父母心里信赖的老大,亲朋好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他在失业之后却因自尊心太强,常爱打肿脸充胖子,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

        二儿子苏明哲则性子油滑冲动,自幼受父母溺爱,与三妹苏明玉的关系不和。长大后,他依靠父母的帮助找到一份好工作,买房买车,娶了一个好妻子,生活富足,是“啃老族”的代表。

        三女儿苏明玉,聪明好强,从小在家里受到不公待遇,生活安排一切以哥哥为主。在报考大学前夕,苏母不让她冲刺清华,而是给她报考免费的师范学院,以此为家里节省支出,苏明玉因此离家出走,和家里断绝关系。而苏明玉一边读书一边学习商科,后遇见贵人提携,奋斗成销售经理。

        苏家隐藏的家庭危机出现在苏母去世之后,在三个孩子抚养父亲苏大强的事情上爆发出来。

        先是自私懦弱的苏父苏大强在情感与物质方面对子女们提出种种无理的要求,制作出层出不尽的问题让网友大呼“作爹”;之后对苏家两兄弟和对女儿苏明玉的态度截然不同,更是让网友们义愤填膺。

        在四十几集苏家鸡飞狗跳的生活之中,网友们最心疼的无疑是苏家老三苏明玉。她在原生家庭的遭遇不经意中触碰到许多人的痛点。

        因为母亲重男轻女的压迫、父亲的懦弱,让长大独立的苏明玉,内心深处仍旧极度缺爱与不安,甚至养成在浴缸里睡觉寻找安全感的习惯。

        而耐人寻味的是,导致苏母重男轻女的行为,竟是因为在她的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便是牺牲女儿成全儿子。可见,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甚至超越了时间和社会经历。是以即使像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当代女性苏明玉,在面对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时,仍有无法跨越的障碍。

        《都挺好》的热议,无疑是再一次引起全社会对亲子关系和原生家庭的关注和深思——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呢?

        佛陀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事实上,佛法也十分关注家庭教育与家庭关系的维护。佛陀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曾显露出超凡的智慧来。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后来佛陀出家修道,小小年纪的罗睺罗也跟着出家做沙弥。

        然而十几岁的孩子性情顽劣,喜爱捉弄别人,欺骗别人。佛陀知道罗睺罗有说谎的行为之后,没有对孩子严厉斥责,而是想到一个办法来教育他。

        一日罗睺罗给佛陀洗完脚,佛陀就对他说: “你把这盆水喝下去。”

        罗睺罗说: 洗脚的水很脏,不能给人饮用。

        佛陀便说: 罗睺罗,你说的话就像这一盆脏水,别人无法入耳。

        罗睺罗很害怕,急忙地把盆里的水倒掉。
     
        佛陀又对他说: 拿这个盆子去盛饭吃吧!

        罗睺罗委屈地说: 洗脚的盆子很脏,不能装干净的食物。

        佛陀又说: 罗睺罗,你就像这个脏的盆子,善美的佛法不能装进你的内心。

        罗睺罗感到无比的羞愧。

        佛陀对着地上的盆子,用脚一踢,盆子随处滚动。

        佛陀问: 罗睺罗,你会可惜这个盆子破裂吗?

        罗睺罗说: 佛陀,这个洗脚的木盆子是很低贱的东西,不值多少钱,踢坏了 也没有关系!

        佛陀说: 你就像这个贱盆,妄言说谎,得不到别人的珍惜,也没有人会尊敬你,在乎你。

        罗睺罗听完佛陀的话,号啕大哭,从此不再说谎,专心修道,不久就成为密行第一的证果大阿罗汉。
     
        佛陀知道孩子存在坏习性之后绝不纵容,但也不棒喝打骂,只是用木盆作譬喻,耐心地和孩子一再说明道理,让孩子重视自我的尊严,启发孩子光明的本性。帮助孩子的成长。

        而在《善生经》中,佛陀也为众生点明了亲子关系该如何相处。
     
        世间上的儿女,对待父母要注意五点内容:

        父母年纪老了,经济上要尽量支持,不能让他们饥寒。

        自己想发展的事业或职业,听取他们过去人生的意见。

        父母行为的是非,因为不清楚他们的用心,除了必须劝谏的例外,也应理解他们的处境。

        他们吩咐做的事务,不要正面去发生冲突,应当善巧处理。

        在他们终身经营的业务,自己若不喜欢继承,也不应立刻结束业务,使父母大受刺激。

        而父母对儿女也要尊重和平等对待,不能自视过高,要注意五点。

        对年青人反叛性向,如果是不好的,要善巧引导,不致入于歧途。

        小的时候多对孩子进行道德、辨别是非的家庭教育,助长人性善良的一面。

        终生对他们慈爱入骨,始终一致。

        他们过于内向,没有异性交往的,才替他们介绍品格纯良的伴侣。

        在他们没有经济能力的时候,生活和读书的资助,尽力扶持。

        处理好亲子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善良地成长。

        这样才会让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新生的力量,保持平和心绪回应着孩子,达到良好的循环,创造真正“都挺好”的家庭。

     

    《长安与中国佛教》(41集)讲座(吴言生主讲)上线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会苦一阵子 但不会苦一辈子[290]

  • 人生的4大扎心真相,越早知道越好[294]

  • 最好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586]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653]

  • 内在的和谐与清静,是一切好运的源头![710]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1200]

  • 父母教育的本质,这篇文章真的说透了[732]

  • 心灵的换位![916]

  • 人际交往,四个万能法则,很实用[936]

  • 人生需要这三个知己![985]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584]

  • 人生的三苦三累,熬过方有福[1026]

  • 世界名著最动人的10句话,说尽人生况味[1146]

  • 人生短暂,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1580]

  • 充满温情的佛门慈孝故事二十四则丨当浴佛节遇上母亲节[1679]

  • 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1545]

  • 成年人的修养 藏在四个细节里[1813]

  • 最好的关系是:欣赏彼此的好,懂得彼此的苦[1565]

  • 给,永远比拿愉快[1861]

  • 一个人最大的成熟,是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243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