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7]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1]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5]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2]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怎么做一名正信正行的居士?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96   时间:2019-4-15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4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士,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最多,误解的人也最多,多数人所以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庙,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那些木鱼,那些钟磬,那些……就代表了佛教。所以,也就认定佛教是消极的,是逃避现实的。

        其实,那些只是出家人的佛教,而且还是变质流俗了的佛教。因为佛教的根本精神,几乎已被这股流俗的浪涛所吞没了,因为佛教的信徒,分有出家与在家的两大类,出家人的本务是修道与传道并住持佛教,至于表达大乘入世的菩萨精神并作佛教的外护者,却是在家的居士。

        三类法门

        修学佛法的法门虽多,若从大体上说,可分三大类:

        ●第一是人天道。

        ●第二是解脱道。

        ●第三是菩萨道。

        学佛的宗旨,是在求取解脱道,学佛的着力点,却在于人天道,尤其是人道,乃是生死与解脱的最大关键。所以,学佛的人,不能离开了人天道而另求解脱道。

        解脱道的求取,也不等于佛果的圆成,解脱生死的人,并不就是成了佛的人,要想成佛,必须将人天道与解脱道兼顾并重,这便称为菩萨道。

        从性质上说,人天道是偏重于福业的经营,比如布施、救济、放生、戒杀、社会公益等等;解脱道是偏重于慧业的修持,比如持戒、修禅、拜佛、念佛、听经、看经等等。最要紧的,还是在于恋世与出世的区别:如有恋世的心,虽修慧业,仍是人天福报;如有出世的心,虽营福业,也归解脱之道。

        毫无疑问地,学佛的目的,不在人天道,佛教的态度,也不仅在解脱道。自求解脱,也要使得一切众生求得解脱,自求解脱是慧业,助他解脱是福业,福慧双修的,便是菩萨道。可见,佛教的宗旨虽是出世的,佛教的方法却是入世的。因为自求解脱,是求解脱世间的种种苦恼,所谓出世,是出离世间的苦恼。救济众生,是为帮助众生解脱世间的种种苦恼,虽然出世,却不逃世。同时,佛教所谓的解脱,是重于心——精神的自在,不受五欲(粗)的烦恼的束缚,便是心解脱,便可离欲界而生色无色界,乃至出离生死;若能不受无明(细)的习业及无知的束缚,便是慧解脱,便可超脱生死,乃至成佛。因此,解脱了的人,固然不受生死的束缚,但也并不就是不受生死,为了度众生,他们仍须生死。不过,他们的生死,是出于自由意志(愿力)的自主,不同于一般凡夫的生死,是由于烦恼造作(业力)的牵引。正像一个去监狱为犯人讲演的自由人,虽也进入监狱,接触了犯人,但他的心理感受,与被法律制裁而监禁在狱中的犯人,是不同的。所以,已经解脱了的人,虽入生死,仍不以生死为苦,虽在生死,却不受生死的束缚。

        《吴言生说禅》(解读6部佛经)在喜马拉雅开播
    链接地址:
    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22657729/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种“居士”,你身边也有吗?[3189]

  • 学了很长时间佛法,竟然不是正信居士[2739]

  • 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1916]

  • 居士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2751]

  • 四点建议避免学佛走偏![1884]

  • 念佛是正行,怎样念佛不间断?[2083]

  • 早年著书立说坚定排斥佛教,晚年潘然醒悟一心向佛,大学家欧阳修因何发生如此大转变?[3149]

  • 从“富二代”到禅门第一居士:庞蕴的故事[2904]

  • 面对疫情,佛教徒要正信正行[3492]

  • 佛教居士仍是俗人 第一要务还是建设和乐家庭[2076]

  • 居士,你真的懂护法吗?[2637]

  • 佛教称谓之“居士”的由来[2844]

  • 学佛之后出现这些现象,表示你的路走对了![2120]

  • 当正信的佛教徒,你必须做到这三点[3017]

  • 你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了吗?看看佛陀如何行孝[2714]

  • 深奥的唯识学如何指导修行?来看惟贤长老怎么说[2845]

  • 初学者的正见与正行 [宣方][2398]

  •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妙法][2724]

  • 惟贤法师:建立正信 福慧双修 显密圆融[3065]

  • 从佛教艺术中看居士在佛教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王敏庆][35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