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4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六位佛教高僧大德的临终遗偈,令人受益无穷!
     
    [ 作者: 嘎玛仁波切   来自:网络   已阅:4620   时间:2019-5-3   录入:wangwencui


    2019年5月3日    佛学研究网

        禅师临终时所留下的偈叫做“遗偈”。佛教传入中国,禅宗大兴之际,“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法方式,悟道时有偈、颂赞时有偈、忏悔时亦有偈,而其中大德高僧圆寂时留下的遗偈为偈中最精华的内容。这些历代高僧大德的偈不但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成为了修行者迷雾中的指路明灯。

        一、六祖惠能: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无无著。

        公元712年7月,六祖惠能大师集徒众,预知他们自己于8月就要离世。徒众听罢,多皆痛哭。对痛哭者,六祖斥之:数年山中修道,修得什么?你等悲泣,为谁悲忧?难道,是悲伤我不知到哪去吗?为此,六祖为徒众说了“真假动静偈”,阐述“一切无有真”,认为“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从六祖的遗偈中可以看出,惠能的禅学对心性的深刻认识。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只有不执著于世间一切相,保持一颗清静、坦然之心,便是直指佛性佛心。

       二、虚云老和尚:戒

        虚云老和尚临终嘱咐只有一个字——“戒”,戒的是什么?最该戒的就是欲望。烦恼多的人欲望多,欲望越多的人烦恼越多。如果每个人都能心中满足,人间的物质看得淡一点,什么都不要挂在心上,那么你的烦恼就不会多。

        据《虚云和尚开示录》记载,他对弟子说完这个字之后,“合掌道珍重,诸人含泪而退”。大师圆寂之前,写了这首《辞世诗》。众生的欲望总是没有尽头的,人生不过是水中的月光,此生结束,接下来又是一个轮回。警示终生欲望是最深的陷阱,只有戒掉欲望,丢掉我们命运中的包袱,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之美。

        三、弘一法师:悲欣交集

        弘一法师临终绝笔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交给侍者。这四字对于不同角度、层面的读者来说,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为何“悲”?为何“欣”?何为“悲欣交集”?这些问题终成悬案。在关于“悲欣交集”的所有解释中,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教授的说法最令人信服:“'悲'是悲悯众生的苦恼,'欣'是欣幸自身得到解脱”。这确实很符合弘一法师的心境修为。

        实际上,弘一法师的绝笔并非4个字,而是7个字,在“悲欣交集”之后,他还注有“见观经”三个字。而最令人动人的则是最后的那个句号,它象征着弘一法师生命的终结和圆满。

        “悲欣交集”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弘一法师为了指引人们理解“悲欣交集”的真正含义,于是注释了“见观经”三个字。也就是说,弘一法师临终时参悟了《观经》里所述的“见佛闻法,顿证无生”,达到了超脱生死的人生最高境界。

        四、印光大师:净土法门,别无奇特,只要恳切至诚,没有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这是印光大师于临终当晚对身边的弟子说的遗偈,简单而深刻。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乘佛愿力,总会往生极乐世界净土的。但贵在一字“诚”,恳切至诚方得善终。

        五、宣化上人: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宣化上人的临终遗言亦是如此真诚、质朴:“我走后你们可以诵《华严经》、念佛,你们要多少天就多少天,或者一个七,或者七个七。火化之后,把我的骨灰洒到虚空去;旁的事情我什么也不要,不要给我造什么塔,什么纪念馆。我来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走的时候,还是什么也不要,在世上我不要留什么痕迹。”老和尚说 :“我从虚空来,回到虚空去。”

        六、茗山长老:信仰自由、相互尊重、六和无诤、团结互助

        茗山长老临终最后一首遗偈写道:“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各宗各派,殊途同归,信此信彼,信仰自由。相互尊重,不立门户,六和无诤,团结互助。依教奉行,五戒十善,四摄六度,逐步修炼。”这是告诫大众各人修习适合自己的法门,不要互相排斥,团结互助,依教奉行。

        这六位佛教界的大德高僧所留下的偈看起来很简单,这是因为禅师示寂的时候,即使有再高的文学修养,也不会以华美的文句来说偈,那是由于遗偈有实证、悟道、警策的功能,若能形式简单、内容通俗,对于后人才有真正的裨益。

        但有时候看上去朴实简单的文字背后却隐含着世间真正的道理,我们如果能静心回观历代禅师的遗偈,就能在最简单的字句里面,看到最精华的精神与境界所在。


       
    《吴言生讲佛经》在喜马拉雅开播,讲解《金刚经》等六部佛经的精华要义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