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8]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90]

  • 做人,不能太飘[126]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7]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E4多元宗教 >> [专题]e4多元宗教 >> 正文


    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844   时间:2019-8-8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8月8日  佛学研究网

        若要证得、趣入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用我们的肉眼、以我们的分别念很难见到。我们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以我们的分别念所知道的,统统都是幻相,不是事实真相!

        世间人只相信自己的肉眼,包括所谓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只用肉眼,以自己的分别念去研究判断,所以都是错误的。说什么“用这些仪器观测不到,哪有西方极乐世界?哪有地狱?”即使你用再先进的仪器,通过科学的手段去推测、观察,用的还是肉眼和自己的分别心,没有超越。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哲学家观察出来的,包括通过天眼等神通所看到的这些,都不是真相。

        比如密勒日巴和扎博瓦格西之间的一次辩论。密勒日巴是已经成就的瑜伽士,扎博瓦是格鲁派的一位格西。扎博瓦格西说:“虚空是无碍的!”密勒日巴说,“虚空是有碍的!”扎博瓦格西说:“哪有说虚空是有碍的?”密勒日巴说,“如果不相信,你现在就动一下!”扎博瓦格西果然动不了。然后,扎博瓦格西又说:“柱子是有碍的!”密勒日巴说:“柱子是无碍的!”格西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观点。格鲁派的修行人特别精通因明,因明里讲“虚空是无碍的,柱子是有碍的”,所有的辩论师都会承认这个观点,但是密勒日巴的观点却截然相反。扎博瓦格西说,“怎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柱子怎么是无碍的呢?”只见密勒日巴穿越柱子走来走去,“你看看,我不是说柱子是无碍的吗?”

        密勒日巴用的是神通,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能像鱼一样在水里游,能穿墙过壁,小的变大,大的变小……但这些都没有超越我们的言思。

        真正的佛法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言不可喻的,已经超越了我们的言思和分别。一般的神通和神变都是从分别念中产生的,所以都属于世间,属于轮回,属于三界,没有超越。真正的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是出世间的。

        密勒日巴示现过很多神通,但都不是真正的诸法的本体,他钻牛角的时候示现的才是诸法的本体。如果密勒日巴变小或者牛角变大了,密勒日巴钻进去能理解,但是密勒日巴没有变小,牛角也没有变大,他却钻进去了。他示现的是什么?是诸法的本体——空性。只要允许空性,什么都可以允许; 若是不允 许空性,什么都不允许。

        如果证入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就不难了,包括修大圆满都不难了。

     

        ■到喜马拉雅,听《吴言生讲佛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欣赏自己,就是幸福的开始[327]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475]

  • ​说话的最高境界[312]

  • 遇事向内找,是一个人极高的境界[498]

  • 看到自己的烦恼,如何从烦恼中解脱?[696]

  • 生命的最高境界,那么,境界究竟为何物?[714]

  • 为什么我们见不到佛菩萨的境界——道宣律师朝礼五台[743]

  • 生命的最高境界![757]

  • 修行九重境界,看看修到哪[1123]

  • 开悟前“我在活着”,开悟后“我看着我在活着”[880]

  • 大处难处看境界,小处细处看修养[691]

  • 佛门与明月:无心恰似中秋月,照见三千与大千[823]

  • 相处的三种境界:向上社交、向下兼容、向内安放[865]

  • 喝茶最好的境界:和、静、怡、真[1119]

  • 禅意思维的九个境界[932]

  • 佛以水譬喻七种人[1039]

  •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这一个字![929]

  • 沉默是一种修行,无言是一种境界[1284]

  • 心随物转,何能格物?[1420]

  • 佛经典故:以水譬喻七种人[15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