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03]

  •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放下破事[113]

  • 中国十二时辰,诠释了我们的一[124]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182]

  • 学会给自己“刹车”[13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104]

  • 接纳,是生命最好的温柔[148]

  •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144]

  • 作为一个修行人,你是否做对了[126]

  • 白话《梁高僧传》丨昙无谶②[110]

  • 去靠近滋养你的人[159]

  • 人性的错误,就是赢了利益,输[14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总说“吃亏是福”,“福”到底在哪?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015   时间:2019-10-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19年10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我们在苦中觉悟,也在乐中感悟,在见识中成长,在事物中得到启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能力叫智慧。

        事物就像洋葱一样有很多层,假设洋葱有十层,那么普通人看到的事物的表面则是第一层。通过传统科学可以看到事物的第三层和第四层,量子力学可以看到事物的第五层和第六层,很多哲学和智慧的大师则可以看到事物的第七层和第八层。当洋葱剥到最后一层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佛法的根本——空性。

        空性不是指什么都没有,空是有无限种可能,可以自动生出有。空不是没有,就像电视机,电视机就是空性的,就是什么都没有,不过正是因为电视机什么都没有,所以它才什么都有。因为电视机电源一关,画面上什么都没有;电源一开,电视机就可以有千百亿变化,什么画面都可以出现。因为它没有一个固定的相,这就是空。如果电视机不是空性的,电视机有一个画面,就变成了灯箱,就不叫电视机了。

        空是事物的本质,是一切现象的本质,在空中可以生出大智慧。佛法可以运用智慧看清一切事物,有了智慧就知道事物的问题在哪里,所以直接去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比如孩子的问题,有人说父母和孩子无法沟通。

        我从佛经中受到启发,佛经里讲释迦牟尼佛要去度兔子的时候,首先把自己变成兔王。所以父母如果要帮助自己的孩子,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和孩子成为同一个“物种”,大人要回到孩子的状态。第二个条件就是父母要在孩子心中树立高大的形象。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是一个现象,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知道,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不足,所以父母必须拼命成长,改变自己,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我们今天总说缺钱,找不到工作,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钱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力。这就是没有看到本质的表现,其实只要你在工作上努力奉献了,所有的价值都会存在自己的福报卡中。

        人活在表面世界最吃亏,你永远不知道奉献会给你创造什么因缘,不知道奉献会给你带来什么福报。不停的给,不要有贪恋,心中的贪念就是贫穷的种子。

        总有些人怕吃亏,所以喜欢捡便宜,只要有捡便宜的心,就可以直接断定这个人没有前途。

        所以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培养他捡便宜的习惯,要教他在一点一滴中付出的习惯,因为宇宙的规律就是等价、等值的交换。人只要能奉献,内在就会生出一种伟大的力量,当你觉得自己很伟大的时候,还要别人赞美干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总是去计较,总是觉得怎么样才能让自己舒服,那自然会越活越渺小,只有奉献的人生才会越来越美好。

        永远不要亏欠来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人。必须要有这个思维,坚决不亏欠。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亏欠别人,因为一旦亏欠就亏欠了我们的前途,所以宁愿吃亏也不亏欠。

        无论我们为谁做事都不要偷懒,要像给自己做事一样认真对待。佛法教导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世界太奥妙了,真的就在一念之间,世界就改变了。

        有爱的人和无爱的人世界就不一样;自私的人和无私的人差别太大;成就众生的人和利益自己的人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或许他们曾经相伴而行,但最终,一定会产生差距。为什么会产生差距呢?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

        当一个人只要停在“我”的念头上,我的待遇,我的位置,我的什么,就这样一念的停滞,人生也就停止了,等回过神来,别人早就到另一个境界了。

         所以我们要用心,要奉献,要把世界当成自己的,地球当成自己的,公司当成自己的,用心活在人间,保证会活得很好。

        千万不要有对立的想法,如何能够偷懒,如何能够捡便宜,这些念头都是在自欺欺人,最终害人害己。世间的人都在追求好处、利益,想要福气。不仅人在追求,所有的生命也在追求,连植物都是一样。

        比如家里种的花花草草,放在阳台上的时候,我们每天浇水、施肥,它要往哪个方向生长呢?它在往外生长。为什么我们精心地呵护,它却朝向另一个方向去生长?因为它向往阳光。

        一棵植物都向往好处与利益,那么人也是如此,根生蒂固地向往利益。而菩萨与佛也在追求利益,那是解脱的利益、大自在的利益,与生命圆满的利益,他得到的就是涅槃之乐!

        我们应该怎样修福?

        我们可以从“供养”上修福。佛法中特别重视供养,但供养不是供物品,而是借着物品供养我们的心。

        我们深入佛法后,会从一切现象上只看见“心”,而看不见心之外的。外面的一切都是心的载体,都是心的表现。如果我们只见物不见心,就表示我们看到的还是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从佛法的观点看,整个宇宙就只有一颗心,所有一切的变化,所有一切众生的关系,都是心跟心的关系,所有一切的变化都是心的变化引起的变化。这样来看,世界就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清晰。

        所以我们今天借着供养来表达我们对佛的一份感恩,表达我们对佛的一份恭敬,通过感恩和恭敬来加强我们与佛的连接。通过连接我们获得与佛一体:我们的心与佛的心一体,我们的生命与佛的生命一体。

        佛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的生命,佛具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和愿力。所以当我们与佛有一体感的时候,佛无量的功德和愿力就会传递到我们的生命中来。

        相信供养礼敬佛的不可思议,所以每当看到佛,看到法,看到圣像,我们再忙也要鞠一躬,就这诚心的一鞠躬一顶礼,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地藏经》经文里写的“少香少花”,即一点点香,一点点花供养地藏菩萨,就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包括我们喂蚂蚁,捡垃圾那一点点善行,都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福报。

        还有两个定位可以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增长福慧。第一,我来人间就是为了奉献众生的;第二,我来人间就是为了教导一切众生的。

        第一个定位,会最快速地增长福报,因为我们把整个生命都供养了。第二个定位,会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增长智慧。就这两个念头,就可以获得不可思议智慧、不可思议福报。因为这两个念头就是种子,种子必然会结出它应有的果子。

        所以人生需要花一点时间来觉悟我们的生命,花一点时间来明白、学习佛法,花一点时间来转化我们的生命,然后我们的生命就会慢慢地进入到一个越来越好的状态,我们这一生的生命才会真正充满意义。

        人的一生,福是可以修的,慧也是可以修的;福是可以糟蹋的,慧也是可以障碍的。

        佛法讲一切皆是无常,无常是指变化:穷可以变富,富可以变穷;愚痴可以变智慧,智慧可以变愚痴;生病可以变健康,健康可以变生病;吉祥可以变灾祸,灾祸可以变吉祥,整个世界就在变。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 《长安与中国佛教》系列讲座视频欣赏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381]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423]

  • “贪了人世的便宜,会吃天道的亏”[416]

  • 便宜占多了,灾祸跟着你[768]

  • 人生最大的修行,莫过于这两件事[1289]

  • 一时吃亏,一世富贵![1188]

  • 你以为的,未必是真![1599]

  • 佛教常识: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1684]

  • 佛说:属于你的,永远都在[1512]

  • 楼宇烈眼中的明星信佛潮 “最根本的虔诚还是担当社会责任”[3075]

  • 高僧眼中的4种人生状态 你属于哪种?[1970]

  • 福慧双修的重要性[3250]

  • 人间罗汉的情爱[2425]

  • 贪人世的便宜,吃天道的亏[2407]

  •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条条藏智慧![3216]

  • 你所相信的 就是你的命运[1989]

  • 修来的是福,贪来的是祸,一定要切记![1985]

  • 什么样的心态才能感召到财富?有人得到后又破产,为什么?[1763]

  • 网络学佛有风险:稍不留神就成魔子魔孙!如何预防[1945]

  • 增长福慧、断除烦恼,迈向成功的四个锦囊妙方[23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