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1]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5]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0]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36]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1]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58]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1]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1]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67]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58]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539   时间:2020-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2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门,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消业,业障消除之后就通达了。又好比塔有八个门,你从任何一个门进都可以,入了门就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个门就行。入一门,八万四千法门就都通了。这叫一门深入。

        至于要选择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得自己摸索,看哪个和自己最有缘就选择哪个。念阿弥陀佛不相应,念观音相应了,你是根据自己摸索,你跟哪个法门有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找佛,佛给他说法,他没有受益,这是无缘;但是阿难给他说法,他立刻就接受了,这叫有缘。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正是这个意思。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给人家讲念佛,参禅的人就气死了。参禅是要参念佛是谁。所以,各自的法门要相应。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直接指点你修哪个法门最相应。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人来找舍利弗,舍利弗指点给他的修行法门,难以相应,不受益。于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前的情况,就让这个人念佛,结果很相应。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的大德不能告诉适合你的法门,只是不管根性如何,只劝你跟他学,修他的法门。

        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我以前认识一个老人,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念《心经》。他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心经》,还一直没断荤腥,但是他能够一门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时候,我在场,走得很殊胜。所以一门深入很重要。

        过去,山里有一个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见到老太婆,却发现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于是告诉老太婆念错了,应该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后悔,改了过来。又过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过这座山,发现山上的殊胜景象没有了,便立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个大错误,不应该纠正老太婆。于是,僧人对老太婆说:我去年是和你开玩笑的,你还是继续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讲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转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没有贪瞋痴时,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问:请长老慈悲开示地藏法门与念佛法门的关系?

        我们利用佛所说的法来修行,不知道自己过去生的情况,不知道心和法是否相应,那么开始的时候,诵经、打坐、参禅、念佛等等,都需要去摸索,以后就好了。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法门一门深入。

        但是,不要贪多。读哪一部经都行,但是要深入。就像古人讲的故事,把小耗子装在木盒里,那个只朝着一个地方啃的耗子,很快就可以出来。而那个这儿啃啃、那儿啃啃的耗子,估计永远都出不来。

        佛法有八万四千,不可能全部法门都去修,一会儿修这个,一会儿修那个。这样修的只是福德,而不能了生死。

        所以说,现在末法时代的善知识不能知道你前世的情况,需要根据你个人情况,自己摸索,然后一门深入。否则,就只是种善根而已。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当你格局不够时,世上的破事最多[576]

  • 心静,心净,心境[782]

  • 刻意练习:从知道到做到的唯一桥梁[764]

  • 禅宗的顿渐法门[1472]

  • 心态、心境、心性[2420]

  • 悟透自己[1490]

  • 心中有春天,所见所闻无不是春意盎然[1297]

  • 佛教故事:心境还须自己开[1618]

  • 禅宗参话头法门疑情解析[2117]

  • 风景依然,心依然[1862]

  • 5个小故事,看后你就什么都想通了[1496]

  • 当禅师遇见老虎抢食羊羔……[2155]

  • 为心情放个假[2055]

  • 为什么说“ 担心 ”是不好的,这就是原因![2334]

  • 心境决定处境:《金刚经》的八大真理![2354]

  • 痛苦是自己找的,福报是自己修的[2073]

  • 人再老实,三件事不能“忍”,退一步就被瞧不起[1853]

  • 如何境随心转?[2031]

  • 人生:不要攀比,适合,就是幸福![2055]

  • 带着这六个问题,走近六祖、了解《坛经》[258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