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 佛学研究网
布袋和尚,五代后梁时期高僧,明州奉化(今宁波奉化)人,自称契此,时号长汀子布袋师。身宽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予其何物,即装大布袋中。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众人皆奇。
一日,有僧人在布袋和尚前行走,和尚便拊其背。僧人回首,布袋和尚道:“乞我一文钱。”僧人道:“道得即与汝一文。”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和尚便放下布袋道:“如何是布袋下事?”说罢,又背起布袋而去。
保福和尚也向布袋和尚问法:“如何是佛法大意?”和尚放下布袋,叉手言:“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说完,背袋而去。
布袋和尚一日立于街衢中,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甚么?”和尚答:“等个人。”僧人自道:“来也,来也。”和尚云:“汝不是这个人。”僧人便问:“如何是这个人?”和尚言:“乞我一文钱。”
布袋和尚曾有偈广为传诵:“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梁贞明二年(916年)三月,布袋和尚即将示寂,在岳林寺东廊下盘石上面端坐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偈颂说完,安然坐化。后世人皆以其为弥勒菩萨显化。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