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 佛学研究网
弥勒,是得到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认可的一位菩萨。'之所以突出这一点,是因为在汉、藏佛教体系中,有众多的菩萨,而南传佛教以“菩萨”相称的只有两个:一是成道前的释迦佛,一是身居兜率、等待下生的弥勒。
弥勒菩萨,古印度实有其人,公元前六世纪,他与释迦佛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据《贤愚因缘经》记载,释迦佛自兜率内院降生人间时,弥勒、文殊等菩萨亦随之来到人间。
弥勒降生在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的人。据说,弥勒的母亲在怀孕之前,脾气非常大,然而在怀孕期间,她的性格变得柔顺慈和,令人称奇。
弥勒出生后,父亲为他取名“弥勒”。“弥勒”意为“慈爱”。弥勒从小就不吃肉,他心地慈仁,无人能及,所以人们又称他“阿逸多”(无能胜)。
按印度习俗,孩子出生后,要请相师预测未来。相师预言弥勒长大后将成为国王。国王听说后,为避免国家未来发生政变,派人四处寻找这个孩子。
为免不测,父亲便将弥勒寄养在妻子的哥哥波婆利家。
随着年龄的增长,弥勒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聪慧。后来,因仰慕释迦佛的德相,弥勒出家为僧了。
出家后的弥勒,在生活与修持上,不以小乘比丘为榜样,而是与文殊、普贤、观音等大乘菩萨在一起。
在大乘法会上,弥勒均占有一席之地。如在《华严经》中,弥勒幻现庄严楼阁,令善财童子体悟法界的意义;在《仁王护国般若经》中,弥勒与波斯匿王共同见证佛现希有之相;在《法华经》中,弥勒与文殊共担弘扬流通“法华”之重任;在《解深密经》中,释迦佛将瑜伽唯识之教传给弥勒,让他在佛入灭九百年后,广为弘扬、传播。
弥勒出家后,释迦佛授记他“次当成佛”,继释迦佛后降生人间,在龙华树下,觉悟成佛,教化释迦佛没有度尽的众生。因此, 弥勒虽现菩萨身,却被人们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释迦佛讲弥勒将先于他在人间入灭,回兜率内院,“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本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艳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