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18]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47]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138]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5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3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36]

  • 人生的底线[152]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3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49]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4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想要有智慧?这个方法是最妙、最灵的!妙不可言的!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001   时间:2020-8-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0年8月2日  佛学研究网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前边第一个讲的是“贪”,第二个讲的是“瞋”;现在是第三个,讲的是“痴”──这叫三毒。

        这三毒,把我们人的佛性都给毒得睡觉了。为什么我们没有觉悟,一天到晚这么醉生梦死?也就因为有这叁种东西。

        这第一个贪,就是贪淫欲。本来这淫欲对自性上是最有害处的一种东西,可是一般人就都认为它是一种好的享受,所以尽做这种颠倒的行为,把你的自性、本有的佛性,一天就比一天盖上一些个尘垢,光明就不显现出来,这是贪淫。

        这个“瞋”是发脾气,和这个“淫”也是一样的。现在讲这个“愚痴”。

        怎么叫“愚痴”?愚痴就是觉得自己不愚痴,这就是愚痴。

        认为自己是聪明有智慧的人,实际上你问他从什么地方来的?将来到什么地方去?他不知道。

        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也不知道,他说他自己是聪明人,你想这样的人是聪明、不是聪明?来不知来,去不知去,但是他可不承认他自己是个愚痴人。

        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在这世间上,一天到晚为这个名利小事──求名、求利,去奔波劳碌,甚至去害人,去杀人放火,不是为“利”,就是为“名”。

        这个世界,你把所有国家的人都合到一起,有多少人呢?就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求名的,一个就是求利的。

        被这个“名”和“利”支配得颠颠倒倒,可是还不觉悟,从生到死,都这么挣扎。

        有的想求当官的,有的就求发财的,有的就求男女的,有的就求所愿意的这种快乐。这种快乐没有享受多久,就死了;死了之后,到什么地方去也不知道!

        活的时候,总自命不凡,认为自己真了不起,“我的聪明最大,我的智慧也最多;甚至在学校读书,我年年都考第一名。无论做任何的事情,我都出人头地,都比人高一等!”

        这是聪明了?其实怎么样,你本来的面目没有认识呢!你就是再聪明,这都是假的,都是假聪明。

        如果你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就不会觉得自己有智慧。那么说,觉得自己是愚痴吗?也不觉得愚痴,也不觉得有智慧。

        虽然表面上看来,你和一般人身体形状是一样的,可是你所抱有的思想和观念是明白的;明白一切一切都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知道一切是做梦,知道一切是如幻的,你就不会贪着这梦里的荣华富贵,就不会贪图什么美色,争人我、逞是非、争第一、争名夺利都不会了,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么叫“有为法”呢?就是一切有形相,可以看得见的。

        “如梦幻泡影”,就像那梦幻、水泡似的。大海里的水泡,你说这是真实的?是假的?

        说是真实的,它又会化为沫;说是假的,它又有个水泡。虽然有水泡,可是不实在,没有真实的体性。

        这个“影”,也是虚妄的。“如露”,又像露水似的,早晨这个露水,经过太阳一照,它就没有了。

        “亦如电”,电也是有的,可是电光石火很快就没有了。

        你若能以看见,一切都如幻如化、“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能作这样的观想,又有什么可执着的?

        没有所执着了。没有所执着,那才是真明白了,也不会想东、想西,也不会想南、想北,把一切的尘劳妄想都放下了。

        那时候,你想不成佛也不可以的,你想没有智慧也不可以的,自然就有了。

        所以,你没有智慧的时候,不要以为自己有智慧;你到有智慧的时候,知道这塬来是我自己的东西,不是从外边得来的,那时就不会生一种骄傲心了,

        “你看我,这一班人里,我是最聪明的!我是生得最美丽的!我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我与人是不同的!”你有这种思想,那真是着到相上了。

        什么是“相”呢?就是一个臭皮囊,就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

        你一天到晚又给自己穿上一些好衣服,给自己吃一点好东西,给自己住个好房子,给自己设备一点好享受,这种种都是为自己;可是到它要走的时候,它可不管你了,就舍你而去。

        有的人就专为这个臭皮囊,又抽烟,又喝酒,又吃好东西,一天到晚总在填这无底的深坑。

        填也填不满,填满了它又漏了,漏了又要填;一天到晚除旧换新、新陈代谢,为自己这么忙来忙去。

        我为什么一天吃一餐?也就因为太麻烦了,所以少吃一点,就没有那么多麻烦。

        一般人认为吃好东西是最好的享受,我却认为吃好东西才是最麻烦的一件事。

        怎么说呢?吃多了,肚里不舒服;吃少了,贪心又生出来:“啊,这么好吃,再吃多一点!”

        若不吃好东西,就不会生出这种贪心来,肚皮也不会难受。

        吃好的,肚里头就想再加一点,怕吃少了;吃多了,肚皮又难受──所以这都是麻烦。

        这一些个麻烦事情为什么有的?就因为自己太愚痴了,所以贪享受、求富贵、求男女、求快乐,这种种无非都是颠倒。

        你贪来贪去又怎么样?到时候一样都要死的;死的时候,一点把握也没有,这岂不是愚痴吗?

        现在这样愚痴,怎么办呢?依照《法华经》上这个方法,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你这个愚痴就跑了,智慧就来了。

        我们每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是愚痴,那才是对自己认识了。

        已经有了智慧,才知道自己愚痴。若是没有智慧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愚痴,就越跑越远,越愚痴,那是双料的愚痴──自己本来就愚痴,而自以为是聪明,这不是愚痴上又加一个愚痴?本来一个愚痴来着,现在变成两个了!

        所以我们这回一个都不要,根本就不愚痴了。怎么办呢?就是要“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

        这一个方法是最妙、最灵的!这是绝对如假包换的,妙不可言的!

        讲到愚痴和智慧,什么是愚痴?什么是智慧?我讲一个你们不相信的道理──愚痴就是智慧,智慧就是愚痴。

        为什么这样讲呢?在《心经》上有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种境界,真色是从真空里生出来的,真空是从真色生出来的,所以是二而不二。

        愚痴和智慧,你会用的就是智慧,你不会用就是愚痴。

        所以愚痴和智慧也不是两个的,就看你会用不会用──你会用,愚痴也就变成智慧;不会用,智慧就变成了愚痴。

        就在这个地方,也是二而不二的。这个道理,你若得到真正的智慧,你就知道:“喔,塬来是这么样一回事!”就不会颠倒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学会沉默,懂得取舍![38]

  • 佛教不赞叹没有智慧的“老实人”[361]

  •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323]

  • 幸福,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308]

  • 李玟被抑郁症带走了!佛家有办法终结抑郁之魔吗?[706]

  • 一个人的顶级智慧和能力:知止[575]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744]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766]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674]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796]

  • 生命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的旅行[698]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848]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898]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1184]

  • 人要活明白三件事:臣服于自我,臣服于当下,臣服于真实[944]

  • “无我”并不代表自我不存在[823]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588]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819]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1006]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80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