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佛法有云:“只有解脱所有束缚,扫除所有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禅的晴朗天空下。”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贪欲无厌、争权夺利、钩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伴随着烦恼焦虑、忧愁惊恐、嫉妒猜疑?重要的是懂得自我解脱,而不是求人解脱。
禅宗二祖慧可为了表示自己求佛的诚心,挥刀断臂,拜达摩为师。
有一次,他对达摩祖师说道:“请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当即说:“把心拿来。”
慧可说:“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开导他说:“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安好心了,你看到了吗?”
慧可恍然大悟。
几十年以后,僧璨前去拜谒二祖慧可,他对二祖说:“请求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想起当初达摩启发自己的情景,微笑着对僧璨说:“把罪过拿来。”
僧璨说道:“我找不到罪过。”
慧可便点化他说:“现在我已经为你忏悔了!你看见了吗?”
僧璨恍然大悟。
又过了许多年,一位小和尚向三祖僧璨求教:“如何能解除束缚?”
僧璨当即反问:“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没有谁束缚我呀!”
僧璨微微一笑,说道:“那你何必求解脱呢?”
小和尚豁然开悟。他就是后来中国禅师宗第四祖道信。
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财色上,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世俗无价值的清闲自在是生命的至宝,使我们不会感到空虚,不受世俗伤害,看到生命的本源,快乐的生活。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泡沫与灰尘,何必抵死相争呢?
一个比丘碰到了一个乞丐。乞丐说:“大师慈悲,布施些钱财给我吧。”
比丘看了看乞丐,发现那人竟是本地一个有名望的财主,于是便问:“你怎会落得这般田地?”那个乞丐说:“唉!去年一场大火将我的全部财产都夺去了。”
比丘问道:“你为什么要当乞丐?”
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呀!”
“那你为什么要喝酒?”
“喝了酒,才有勇气乞讨呀!”
比丘似乎看见了愚痴人间的愚痴众生,他感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愚痴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
一位路过的富人听了比丘的话后问比丘:“我的未来会怎样呢?”
比丘笑着说:“太阳从西边升起,照在树上没有一点儿影子!”
“太阳照在树上怎么会没有影子呢?西边,你确定是西边吗?”富人不解。 比丘的话充满了禅机。他其实是在告诉富翁,世间繁华、名利,如同太阳西 升,都是虚幻,为什么要为眼前的利益苦恼呢?《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家认为,世间一切皆为幻相,一切皆空。
因此佛家时常劝众生要悟空,去除内心的妄念,心空灵静,方能容纳精妙的佛法。
彻悟禅师开示众生:“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世界本就有烦恼、挂虑、忧伤、痛苦,如果整日计较名利所得,只会苦上加苦,如同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一个心灵苦旱的人,与其渴求远大的虚幻云影,不如怀抱善良、慈悲、包容、仁爱、无争执、无仇恨,这样就能体会到人间是快乐无边的天堂。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