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佛学研究网
净慧长老拈提的“生活禅”,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导向,以“善用其心,善待一切”为手段,以“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为入处,以“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做人做事的方针。
道吾禅师问云岩禅师:“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请问,哪只是正眼呢?”
云岩:“你晚上睡觉,枕头掉到地上,你没睁开眼睛,手往下一抓就拿回来,继续睡觉。请问,你是用什么眼去抓的?“
道吾听了之后,“哦,师兄,我懂了!”
“你懂什么?”
“遍身是眼。”
云岩一笑,说:“你只懂了八成!”
道吾疑惑地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通身是眼!”
一个叫松芝的女人皈依了佛门,居家生活中,开始严格要求自己。
生活的改变,是从她吃素开始的。先是初一、十五,家里不动荤,进而吃素的日子扩大为每月六天、每月十天。
松芝念佛越来越用功,为了不影响修行,她跟男人提出,所有吃素的日子里,她必须拒绝房事。
于是,男人有了婚外情。一个周末,男人带着情人开车上山。两个人正要被欲念胁迫时,山上寺院的钟声响了。
当!当!当!
整个世界似乎一下子静了、空了,只有钟声布满天地间。
男人的身子顿悟似地停在那里,身体里的冲动一点点消失了。
——这个闻声知止的故事,出自作家钟求是的短篇小说《皈依》。
宋代的莫将在西蜀为官时,经常去拜访南堂元静禅师。
禅师教他“在一切处参究”,便可悟道。莫将牢记在心,在生活中,时时留意、处处用心,寻找悟道的机会。
一日如厕,臭气扑面,莫将以手掩鼻,突然有悟,之后写下一首偈子——
“从来姿韵爱风流,讥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原在鼻尖头。”
禅师读后,笑着说:“一法才通法法周,纵横妙用更何求?”
你看,即使是臭味,于禅者鼻端呈现时,也是入道的因缘。
看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
苍蝇飞不进闭着的嘴巴里。
与其话多,不如沉默;
沉默是金,多言多错;
是是非非,各有因果;
管好嘴巴,积善成德。
饮食与人日月长,精粗随分塞饥疮。
才过三寸成何物?不用将心细较量。
——“饥疮”,指饥饿感。“三寸”,指舌头。
过了舌头,咽入腹中,
再好的美味,也不过是一团糊糊。
人这一生,大约要吃掉40吨食物。
不节制饮食,眼前只有一条路——
“谁先吃完,谁先走”。
有一天,印度圣雄甘地坐火车时,一只鞋子给挤掉了。
他立刻将另一只鞋子从车窗扔了出去。
同乘的人问他:“你为什么又把这只鞋子扔掉?”
甘地说:这一只鞋,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啦。把它扔出去,如果有个穷人看到,他就能得到一双鞋。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