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 佛学研究网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是《维摩诘所说经》,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维摩罗意即“净名”、“无垢”,诘即为“称”,故《维摩诘经》又名《净名经》或《说无垢称经》。摩罗诘又译为维摩罗诘、毗摩罗诘,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维摩诘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维摩诘经》中的故事性很强,例如天女散花、请饭香土等等,故事人物鲜活,想象奇迥,富于文学趣味。用浅近的方法引生大众的信仰,是大乘经典的一大特色。胡适说是“半小说,半戏剧的作品”。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最爱清谈与《维摩经》,六朝志怪作品深受《维摩诘经》中佛教教义、文学手法之影响,大量反映恶报、地狱等场面。僧肇在读《道德经》有 “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也”之感叹,后来读到《维摩诘经》,决定出家。《高僧传》记载支遁在山阴讲《维摩经》。王安石作过一首《读〈维摩经〉有感》的诗:“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割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维摩诘经》的“不二法门”思想,深深影响了禅宗的“不二”思想。即所谓的“动静不二,真妄不二,维摩明一切法皆入不二门。”《维摩诘经》中的许多典故,多变成禅宗公案。宋代以后的士子多好禅学,常讲《楞严经》和《圆觉经》。自此《维摩诘经》的影响变小。
《圆觉经》,佛教大乘经典,一卷,唐·罽宾沙门佛陀多罗译,具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本经是透过文殊师利、普贤、普眼、金刚藏、弥勒、清净慧、威德自在、辩音、净诸业障、普觉、圆觉、贤善首等十二位菩萨,与佛陀的问答,讲述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即依园照清静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三大法门。该经中以圆觉为总持法门,圆即圆满,觉即菩提,圆觉就是圆满菩提,即指佛果。圆觉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圆觉妙心本清静虚空,超脱了生灭轮回,但是因为无明的缘故,众生迷执于虚妄幻有,无法认知真如自性,所以不得清静生诸烦恼。本经即是佛陀教导众生通过三大修行方法,修习圆觉法门,最终远离幻有,断除无明,通达佛果。此经在《开元释教录》中被列于大乘“修多罗藏”,后收入华严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