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观自在”就是观世音菩萨,按照这部经的说法,从修“观”而得到自在,自在就得到解脱。这部经就讲到这个修行的功能,也就是般若的大用。般若的大用就是观照,从观照般若证到实相般若。观什么呢?观一切诸法都是缘起的、没有性体的,照见诸法皆空。观照就得了成就,得了成就就自在了。
我们经常讲什么事情看破了,看破了,放下了,放下了就解脱了,解脱就自在了。怎么能看得破呢?经常想,“观”就是想,想就是思惟修。我们一般都把“观”字当“看”字讲,但这里的“观”当“心里想”讲,观就是思惟修。
我们经常要看一看,看一看是用眼睛看,这里是用心里看。看什么呢?看一切的色法、心法是真的吗——这样来看。如果你看到是假的,证得了空性,你就自在了。自在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成佛了,是这样一个含义。
他“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也就是他修行的时候,是“深般若”,不是“浅般若”。浅般若,如果是二乘人,他能见到空理了,能够得到一切智,也得到般若,这个般若是人我空,他只能够空人我执。他的空上面,真空之中见不到不空,他证到这空理就究竟了,但没有证到不空。他能破除我执,这也不容易了,断了八十八种的见惑,断了八十一品的思惑。
但是,无论声闻、缘觉、全乘菩萨都共修的,所证的不同,都属于“浅般若”这个范畴,还不是“深般若”,这叫“共般若”,是三乘共修的。
“深般若”,不但见到人我空,见到空义,而且能见到假义,从空出假,能利益众生。他不但破了我执,把法执也破了,对一切法不执著,晓得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这叫“不共般若”,跟前头三乘所学的般若不相同。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