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一个人的功名利禄,其实跟前世福报有关。
倘若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只能折损现有的福报,与所求南辕北辙。
道济禅师在《圣训歌》中曾说:“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意思是,我们今生的地位、财产,都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不积福的话,今生再强求也没用。
这个世界上,渴求幸福快乐,是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可真正能如愿以偿的,实际上寥寥无几。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一位法师,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信徒前来拜见,供养非常丰盛富足。
他身旁的徒弟,天天为师父收拾着各地的供养,心中不禁抱怨:“怎么都是供养师父,就没人供养我呢?我也很辛苦啊!”
师父知道徒弟的心念,便对他说:“明天一整天,我收到的所有供养都归你。”
徒弟听了很高兴,眼巴巴地盼着第二天的来临。
结果这一天,从早到晚,就是没有人来供养。
直到傍晚的时候,才有一个人来供养了一条旧毛毯,师父将那条旧毛毯给了徒弟。
徒弟接过旧毛毯,心里感到很失望,师父对徒弟说:“你看,没办法,师父也帮不了你,因为你的福报只有一条旧毛毯而已。”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若想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除了付出努力之外,前世的因缘也不可或缺。
现实中也常可以看到,许多人就算拥有同等的条件,由于各自福报不同,今生的苦乐迥然有异。
就算是同一个父母所生的孩子、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命运也有天壤之别。当然,佛教并不是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半点也不能改。
而是告诉我们:今生的一切苦乐,与前世脱不了关系。有了前世的因,才有今生的果;没有因的话,再怎么追求果也徒劳无益。
要知道,梦想与现实之间有距离,许多事情不一定如愿以偿,这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学了佛,心胸就会非常开阔,所求的东西得到了,不会过于欢喜。
得不到,也不会过于伤心,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因缘,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拿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