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24]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15]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13]

  • 对松悟禅[131]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49]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5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72]

  • 人到中年:不诉沧桑,不露锋芒[120]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72]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66]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207]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81]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250   时间:2021-4-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4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悲喜自渡,他人难悟。消化好自己的情绪,少一点依赖,多一点释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全。

        古人云:盛喜之中,勿许人物;盛怒之中,勿答人书。

        情绪波动时,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

        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倦时有终。管理好情绪,才能做生活的主人。

        喜时不诺

        狂喜之时,不要轻言承诺,给自己留点余地。

        一时高兴,不管不顾地在人前夸下海口。

        应承了做不到的事,过后免不了要左右为难。

        《礼记》有言:“言诺而不与,其怨大于不许。”

        嘴上答应别人的要求,实际行动却无法兑现,不如开始就不要答应,这样反而招人的怨恨。

        古人云:

        “有求而不许,始虽拂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始虽不拂人意,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

        别人有求于你,不答应只是拂了别人的情面;答应好的事情没能办到,损害的是自己的诚信。

        古时候有个美人,名叫褒姒。

        褒姒一笑顾盼生辉,因而被献给国君周幽王。

        周幽王得到这位绝世美人,内心狂喜不已。

        他昭告天下,若有谁能博美人一笑,便许他百两黄金。

        恰逢奸臣当道,想出“烽火戏诸侯”的主意。

        周幽王当即命人燃起烽火,与褒姒在城墙上饮酒歌舞。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还以为起了战事,急忙派兵增援。

        褒姒见诸侯带兵匆匆赶来,模样狼狈不堪,果真开怀大笑。

        奸臣献计得到了百两黄金,可周幽王却因此失去了诸侯的信任。

        人的信任,从来都是有限度的。

        一旦期待落空,甚至感觉受到了欺骗,这份信任就会被收回。

        所以,拍胸脯前先要考虑清楚,这件事究竟该不该答应。

        一个人,越是信口开河,就越难取信于人。

        怒时不争

        宋朝有位宰相名叫富弼,以长于辩论闻名。

        某天,一个穷秀才当街拦住富弼,说:“听闻你能言善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

        富弼知道来者不善,却又不能不理睬,只好让他说。

        秀才问:“如果有人骂你,你会怎样?”

        富弼答:“我会装作没有听见。”

        秀才鄙夷地看着他:“枉你熟读四书五经,原来不过是个缩头乌龟!”

        富弼却不恼不怒,当真不理会秀才的辱骂。

        秀才深感无趣,拂袖离开了。

        富弼的仆人很生气:“这人如此无礼,您为何不开口反驳他呢?”

        富弼答:“此人明显带着怒气而来,我若与他争论,必定吵得面红耳赤,即便吵赢了他,也是口服心不服。

        如此徒劳无益,我又何必与他相争呢?”

        凡成大事者,不能一味逞强斗狠。

        而是要权衡利弊、把握轻重。

        遇见不平之事,不因一时愤怒而失去理智。

        如果有人故意惹你、气你,你大可以把他当成空气,对他置之不理。

        带着怒意起争执,既不能够改善心情,也不能够解决问题。

        不争、不吵、不计较,你将会立于不败之地。

        哀时不语

        真正的成熟,是心里有苦,嘴上不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悲伤时要学会闭嘴。

        世间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别人不会因为你哭诉,而对你格外关照;生活也不会因为你抱怨,就对你手下留情。

        既然如此,何必一次次地,把伤口撕开给别人看?

        曾国藩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徐图自强。”

        他的一生,就是在挫折中越挫越强。

        先后经历了江西官场的排挤、湖南官场的指责,又有皇帝的不信任、友军的不配合,中间还被朝廷冷落了一年多。

        其中的辛苦,曾国藩却从不与人说。

        只默默地在诗中写道:“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眼前的困境不能改变,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

        保持积极的心态,别再怨天尤人、妄自菲薄,要等待时机,重新振作起来。

        倦时有终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意思是,人们做事大都有个良好的开端,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最后。

        《道德经》里讲:“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如始,恐怕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假使人人都能做到善始善终,那么天底下就再没有失败这回事了。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然而,随着事情的进展,心理和生理的疲倦也会随之而来。

        此时,能否克服心中的倦怠感,才是决定结果成功与否的的关键。

        善始善终,则无事不成;虎头蛇尾,则一事无成。

        每当你开始懈怠时,提醒自己不要轻言放弃。

        多一分坚持,就少一分遗憾。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十问时间[209]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35]

  • 世界上最昂贵的一种药,仅两个字,治愈无数世人![335]

  • 青年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281]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448]

  • 无法重来的一生,好好爱自己[522]

  • 学会三件事,人生路越走越稳[469]

  • 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615]

  • 三句话看清一个人,一看一个准[661]

  • 《易经》说初一,一年从头吉[645]

  • 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625]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735]

  • 告别四种负能量,生活会越过越好[666]

  • 应避免沉溺于闲谈[902]

  • 惊人的“苦难守恒定律”,读懂改变一生[844]

  • 惊人的三大强者定律:螃蟹定律,蘑菇定律,跳蚤定律[820]

  • 这5个“晚点定律”,对生活非常有用[844]

  • 生气见人品,低谷见格局,得意见教养[982]

  • 结束一段关系的最好方式[1084]

  • 疾病是另一种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85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