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1]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6]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07]

  • 人生的底线[135]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4]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2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49]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3]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8]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0]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C2禅宗禅学 >> [专题]c2禅学研究 >> 正文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 作者: 星云大师   来自:网络   已阅:2302   时间:2021-5-5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5月5日    佛学研究网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

        那么,如何才是禅呢?紫柏大师曾经这样说过: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

        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禅不是闭眼打坐,闭眼打坐只是进入禅的方法之一。如南岳怀让禅师问:“譬如牛拉车,车子不走,是打车子呢?还是打牛呢?”
      
        打车子没有用。参禅,要紧的是观心、用心。你要想明心见性,光是用身体打坐,并不一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参禅打坐,用心第一。当然不能否认打坐是初学参禅的人应有的必经过程。

        真正的参禅,也重在作务,重在生活。百丈禅师说:“搬柴运水,无非是禅;扬眉瞬目,无非是道。”因此,真正的禅是甚么?搬柴运水是禅,腰石舂米是禅,犁田锄草是禅,早耕晚课是禅,忍耐慈悲是禅,劳苦牺牲是禅,方便灵巧是禅,棒喝教化是禅。禅,是人间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禅,是智能,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来面目,是人类共有的宝藏。有了禅以后,我们在世间上没有恐惧,即使面对生死,也不畏惧。有了禅,心中就有了定,就有了力量。

        佛陀曾说:“坐禅能得现法乐住。”所谓现法乐就是禅定之乐,这是一种从寂静心中所产生的美妙快乐,绝非世间五欲之乐可比,勤于禅坐的人,可得此禅悦之乐。

        因此,虽然禅不是坐,也不是卧,当然更不是立,不过,如果我们想体验禅悦的妙味,应该实地去打坐。依《天台小止观》说,初学坐禅,当调五事:调食、调睡、调身、调息、调心。

        关于调身方面,“毗卢七支坐法”是坐禅调身的最佳姿势,分为七个要点:

        端坐盘腿,跏趺而坐;

        背脊竖直,不可靠壁;
     
        安手结印,置于膝上;

        头面要正,颈靠衣领;

        双肩应平,轻松自然;

        敛目平视,观照自心;

        嘴唇抿合,舌抵上颚。

        打坐经验久的人,不管林下水边、岩洞塚间,都能够安然入定;但是初学的人,最好选择在室内,远离吵杂的地方,比较能够收到效果。室内的灯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摆设佛像,燃香供佛,以摄心提念。坐禅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风,以免引起伤风的毛病。

        除了环境之外,饮食、衣着也要注意。吃完饭一小时之内,不好打坐,因为此时血液都集中于肠胃,此时打坐,既不合乎生理卫生,而且容易昏沈。饮食不可过饱,也不可太饿,最好七、八分饱。穿着以宽松、舒适、柔软的衣服为宜,一切束缚身体的物件,如手表、眼镜等,皆须松开,以免妨碍血液循环。睡眠要充足,以免昏沈入睡,浪费宝贵时间。

        其它坐禅应注意的事项,例如:

        1、坐时:双手先将衣服稍稍撩起,名曰“提半把”,以免衣服紧迫颈部,造成不适。
     
        2、静坐时尽量避免在冷气口或电风扇下打坐。最好以毛巾包着膝盖,以防风湿。

        3、静坐的地方以干燥木板或榻榻米为宜,但仍需敷陈厚软适度的坐垫。

        4、坐垫随个人身体需求而异,以能坐得竖直平稳,不阻塞气脉为妥当。

        5、初学静坐者,一定要由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以防偏差。

        6、初学静坐时,多半无法双盘,则以单盘为宜;不要勉强坐太久,以时间短、次数多为宜。

        禅的精神,并不局限于打坐的禅堂,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举手投足,扬眉瞬目,都充满了禅的妙趣;禅的消息,并不仅仅在敛目观心的禅定中,日常的着衣吃饭、走路睡觉,都透露着禅的妙机。生活中的禅,是将寂静的禅定工夫摄入日常的劳动之中,而达到动静一如的境界。禅,是从琐碎的事事物物中,以整个身心去参透宇宙的无限奥妙,是伟大于平凡,化高深于平淡的修持。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明心见性的方便。

        永嘉大师说:“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对真正的禅者而言,在日常生活中,禅是触目即是,无所不在。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禅宗大意·参禅宜观心[357]

  • 禅宗大意·参禅的入门方便[440]

  • 禅宗大意·调和五事助参禅[427]

  • 不疑生,不疑死:看破山海明禅师如何参禅[601]

  •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1176]

  • 从白居易的诗里看“禅”的意境,字字珠玑,惊艳千年![2269]

  • 参禅打坐与明心见性​[1700]

  • 不拿佛法做人情的老和尚[2641]

  • 找到与自己相应的参禅法门[2215]

  •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2700]

  • 念佛与参禅[2528]

  • 参禅的法门[2511]

  •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2745]

  • 参禅与念佛,哪个更好?[4449]

  • 虚云老和尚:一切事处勿被境转,是非动静都好参禅[2347]

  • 虚云老和尚:谈“禅净四料简”[3129]

  • 念佛与参禅[2344]

  • 参禅要注意这几个先决条件[2404]

  • 参禅却不开悟,原因在这里[2805]

  • 长见识了!原来这些名茶都是僧人发明的[345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