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你笑起来真好看:微笑的修行[103]

  • 过好每一个当下[120]

  • 焦虑了吗?这份焦虑拯救指南,[148]

  •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140]

  • 中国禅学思想史|禅学在中土的展[125]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5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3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36]

  • 人生的底线[153]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35]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5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44]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287   时间:2021-5-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5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许多学佛的人把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对立起来,认为一门深入就不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就不要一门深入,其实这是犯了一个逻辑学的错误,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的两个方面。

        也不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我理解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门者,法门是也,一门深入是修行的法门问题,广学多闻是指诵经多少的问题。

        把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对立起来互相争论实在是在那里浪费时间,根本就不是一个大概念。

        建议大家读一读《圆觉经》,佛在《圆觉经》中讲了二十五种修行法门,佛指示修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根器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法门修行,而不是规定每个人只能修行一个法门。

        弘一大师虽主张只念佛名,但是他并不排斥经论。当有人问他:“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他回答说:“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这是说修习净土宗的人专念佛号之外,不可偏废经论,即持佛名念佛与学习经论是一体的。

        印光大师开示:“譬如契饭,须有菜蔬佐助。亦如身体,必用衣冠庄严。何于长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门深入,而尽废余门也。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平时若非菩萨再来,断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则生厌故也。天之生物,必须晴雨调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实际。使常雨常睛,常寒常暑。则普天之下,了无一物矣。况吾侪心如猿猴,不以种种法对治。而欲彼安于一处,不妄奔驰者,甚难甚难。”就是说,只有打佛七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平时断断不可。“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曾对执一经一法者提出忠告:”修净土者,岂能执一经而废尽三藏十二部!“又说:”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大师认为:各宗各派,相通一理,不能互相排斥,”须广博周遍,方得融贯,不至偏执。“这与佛经教人”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相符。所以他老人家说:我一生勤勤恳恳念佛,亦极力劝人学教。

        大师提倡的是《华严经》,他说:”吾人真正善知识,《华严经》是也!“又说:一切经中,以《华严》为最究竟,无可驾其上者。

        驾净土于《华严》之上,只显其无知。对于过分强调一经,大师有这样的批评:不通教理而拒绝诸经,是护短!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说:必须真解、圆解,然后将此圆解,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大师的要求是对佛法达到真解、圆解,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念佛人。

        弘一大师曾提倡,修净土者必须兼修地藏法门。又提倡:”一切初学佛人,应从《华严》入手。“是有深意在的。

        关于要否深入经藏的问题,本人前几年曾经见过一个道场的规章制度,他们规定除他们规定的几部经之外,其它的都不准带入道场。

        我感到非常惊讶,辟如《法华经》和《华严经》是经中之王,被他们拒绝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三藏十二部的总持,被他们拒绝了。《楞严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俗话说”破魔的楞严“,也被他们拒绝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能让人们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也被他们拒之门外。这样的道场的还算是佛教道场吗?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如果用一部经可以取而代之的话,释迦牟尼是不是在做无用功?何苦讲那么多的经呢?如果一部经可以代替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我们还要大藏经干什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太笨了?

        仁达以为佛讲的经典都是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的,给人们指出了去烦恼,出六道,了生死的道路和方法。佛经是智慧的结晶,鲁迅先生曾说过:”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我们生活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早就给我们解答了。释迦牟尼佛真是大哲!

        “我们每天早晚课都有三皈依,其中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读佛经可以净化我们心灵,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明白入世与出世的道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50]

  • 为什么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469]

  • 放空身心,保持强大的心灵磁场[513]

  • 皈依了是不是就要远离红尘?[409]

  • 太虚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佛诞?[552]

  • 人生如水,修行为境![536]

  • 青年学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711]

  • 心灵的屋檐[694]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924]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800]

  • 心灵的换位![918]

  • 8个心灵成长法则:活出自己的天赋使命,这些你需要做到[1090]

  • “心灵枯竭”的根本原因:你认为你是自己的心智[1158]

  • 看不见的人体磁场,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2031]

  • 如何转化烦恼?正在烦恼的你需要看看![1606]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太妙了![1708]

  • 黑夜明灯 苦海慈航──皈依的意义、皈依的仪式与功德[2170]

  • 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1811]

  • 修行不是要逃避,而是要更勇于面对自己![1686]

  • 心灵的漏洞,就是我以为[209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