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7]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5]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7]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7]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1]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5]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2]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5]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学佛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 作者: 虚云老和尚   来自:网络   已阅:1649   时间:2021-5-21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5月21日    佛学研究网

        修行一法,易则容易,难则实难。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实,发坚固心和长远心,就可成功;难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图安乐,不知世间上的一切有为法,尚且要经过一番学习,才能成功,何况我们要学圣贤,要成佛作祖,岂能马马虎虎就可成功!

        所以第一要有坚固心,因为修行办道的人,总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讲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劳业境,这些业境就是你我的生死冤家。故每每许多讲经法师,也在这些境界中站不住脚,这就是道心不坚固的原因。

        次之要发长远心,我们人生在世,造业无边,一旦要来修行,想了生脱死,岂能把习气一时放得下呢?古来的祖师,如长庆禅师坐破蒲团七个,赵州八十岁还在外面行脚,四十年看一“无”字,不杂用心,后来大彻大悟。燕王和赵王非常崇拜他,以种种供养,至清朝雍正皇帝,阅其语录高超,封为古佛。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

        你我现在把习气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与佛祖同等。如《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净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你我的习气烦恼,犹如泥滓,故要用话头。话头如清矾,能使浊水澄清(即是烦恼降伏)。

        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如、静境现前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脚不前。须知这是初步功夫,烦恼无明尚未断除。这是从烦恼心行到清净,犹如浊水澄成了清水,虽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还要加功前进。古人说:“百尺竿头坐的人,虽然得见未为真;若能竿头重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如不前进,则是认化城为家,烦恼仍有生起的机会,如此则做一自了汉也很为难。故要去泥存水,方为永断根本无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无明永断的时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任你淫房酒肆,牛马骡胎,天堂地狱,都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了。否则,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轮回。

        昔者秦桧曾在地藏菩萨前做过香灯,只因他长远心不发,无明烦恼未能断了,故被嗔心所害,这是一例。假如你信心坚固,长远心不退,则不怕你是怎样的一个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脚僧到那里挂单,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问他日常作何功课?

        他说:“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请问修行方法。”

        僧曰:“参念佛是谁?”如是他就照这位客师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这“谁”字蕴在心里照顾。

        后隐于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这时候他家里还有母亲和姐姐,闻知他在岛岩中修行艰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给他。其姐姐送至岛岩中,见他坐在岩中,动也不动。去叫他,他也不应。其姐姐气不过,把这些东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坐在洞中修行。过了一十三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见那匹布仍在那儿未动。

        后来有一逃难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饥饿,见了这位和尚衣服破烂的住在岩中,乃近前问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边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刻,拿来供食,犹如洋薯,其人饱餐而去。去之时,他与之言曰:“请勿与外人言。”

        又过了些时,他想我在此修行这许多年了,也要结结缘吧。如是走到厦门,在一大路旁,搭一茅棚,做施茶工作。

        这时是万历年间,皇帝的母亲皇太后死了,要请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请僧,因此时京中无大德高僧,皇太后乃托梦于万历皇帝,谓福建漳州有高僧。

        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请许多僧人进京做佛事。这些僧人都把行装整理进京,恰在路边经过,

        其僧问曰:“诸位师父今日这样欢喜,到哪里去啊?”

        众曰:“我们现在奉旨进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荐太后去。”

        曰:“我可同去否?”

        曰:“你这样的苦恼,怎能同去呢?”

        曰:“我不能念经,可以替你们挑行李,到京城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这些僧人挑行李进京去了。

        这时皇帝知道他们要到了,乃教人将《金刚经》一部,埋于门槛下,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地都进宫去了,唯有这位苦恼和尚行到那里,双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门叫的叫,扯的扯,要他进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

        此时皇帝心中有数,知是圣僧到了。遂亲来问曰:“何以不入?”

        曰:“地下有金刚,故不敢进来!”

        曰:“何不倒身而入!”

        其僧闻之,便两手扑地,两脚朝天,打一个筋斗而入。

        皇帝深敬之,延于内庭款待,问以建坛修法事。

        曰:“明朝五更开坛,坛建一台,只须幡引一幅,香烛供果一席就得。”

        皇帝此时心中不悦,以为不够隆重,犹恐其僧无甚道德,乃叫两个御女为之沐浴。沐浴毕,其下体了然不动。御女乃告知皇帝,帝闻之益加敬悦,知其确为圣僧,乃依其所示建坛。

        次早升座说法,登台打一问讯,持幢至灵前曰:“我本不来,你偏要爱,一念无生,超升天界。”

        法事毕,对帝曰:“恭喜太后解脱矣!”帝甚疑惑,以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

        正在疑中,太后在室中曰:“请皇上礼谢圣僧,我已得超升矣!”

        帝惊喜再拜而谢,于内庭设斋供养。此时其僧见帝穿着花裤,目不转瞬,帝曰:“大德欢喜这裤否?”遂即脱下赠之。

        僧曰:“谢恩。”

        帝便封为龙裤国师。

       斋毕,帝领至御花园游览,内有一宝塔,僧见塔甚喜,徘徊瞻仰,

        帝曰:“国师爱此塔乎?”

        曰:“此塔甚好!”

        曰:“可以将此塔敬送于师。”

        正要人搬送漳州修建,师曰:“不须搬送,我拿去就是。”言说之间,即将此塔置于袖中,腾空即去,帝甚惊悦,叹未曾有。

        诸位,请看这是什么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来,不杂用心,一向道心坚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烂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问,是否能这样的用功?莫说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来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静后,看见监香行香,或旁人有点动静,也要瞅他一眼。这样的用功,话头怎样会熟呢?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现,好好提起话头参看!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弯路?[137]

  • 年纪轻轻就学佛,会不会消极了点?[380]

  • 怎样学佛才是最有效的?[555]

  • 从信佛,到学佛,怎样跨好这一步[657]

  • 学佛入门者如何选经?[615]

  • 弘一法师:青年人学佛修行需要注意这四点[1082]

  • 学佛快速入门的方法[1107]

  • 学佛不只是教我们做人[971]

  • 学佛不要学成“孤家寡人”[928]

  • 如何面对越学佛越不顺的问题[919]

  • 学佛不要贪太多[1290]

  • 学佛,当亲近善知识[1396]

  • 北宋宰相张商英的学佛奇缘[1315]

  • 过度执着世间的学佛,就是请佛陀来扫地[1707]

  • 佛学是内学 学佛是内求[1196]

  • 学佛不受益,看看是不是这些原因[1525]

  • 学佛有没有走对路,看看这六种自测方法就知道[1493]

  •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1479]

  • 学佛的正念[2369]

  • 学佛无难,但观自在[218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