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4]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3]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4]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0]

  • 做人,不能太飘[116]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06]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0]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4]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3]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1]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4]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4大德专辑 >> [专题]a4大德专辑 >> 正文


    与人相处要掌握这些技巧
     
    [ 作者: 星云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108   时间:2021-5-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5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人在世间生活,不可能不和人接触,接触就要讲究相处之道;懂得相处之道,人和人在一起,就会欢喜,就会赞美,就会交谊,就会成为朋友。

        一、多吃亏

        做人,学习吃亏是很大的修养,也会获得很大的利益。懂得吃亏就是讨便宜,懂得吃亏就是增长自己的福德因缘。

        如憨山大师说:“吃些亏处本无害,让他三分又何妨。”

        二、多发心

        所谓多发心,就是多勤劳,多为人服务,多做一点别人不愿做的好事。

        像现在的道场义工,不就是主动发心奉献吗?“发心”就是开发自己的“心地”,山坡地开垦了,可以种植水果;荒废的土地开发了,可以建大楼。

        当然,发心也有发增上心、出离心、菩提心之别,其意义就更多、更广了。

        三、多请教

        和人相处,信息要分享,好事要告知他人;凡事多报告,多请教,必有利益。但是不能老是出些难题,否则就不是请教,而是找人麻烦,会适得其反,让人讨厌。

        四、多主动

        和人相处,不要凡事都要人家来找我,才肯跟人讲话;凡事要人再三拜托,才肯帮忙。

        所谓菩萨发心,要做“不请之友”,多主动跟人问好、问安,多主动跟人微笑、行礼,多主动跟人表示友谊、善意。

        主动的人生,表示你的动力很充足;凡是被动的人生,就是能量不足,还需要靠外力来帮忙,才有动能。

        五、多赞美

        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赞美、奉承;适当的赞美,可以给人欢喜,应该不要吝于布施。赞美别人,比宣扬自己更有好处。

        六、多随喜

        现在时代常常开会,会中有提案人,也都有附议人,所以只要是好事,吾人应该给予随喜、赞助。

        随喜多了,表示结缘广,有朝一日需要别人的帮忙,别人也会念在往日之情,给予回报。

        七、多给予

        做人之道,要学习“给人”。在欧美的社会,给小费是很普遍的事,佛教也提倡小小布施。

        “给”的人生表示富有,表示尊严,今日一个不经意的给予,他日别人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不过,给人不要着相,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求反而得到更多。

        八、多知趣

        和人约会,一定要遵守时间;和人相谈,切忌啰嗦,让人讨厌,要在适当时间,应时而退。

        《普门品》中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要识趣,知道对方喜欢什么爱好,兴趣什么谈话;你能知趣,则从人我相处之道当中,就能讨到很多的便宜。

        人我相处之道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当中有很多的转弯抹角,有很多的巧妙之处,聪明的人都能心领神会,自然在人我相处之间就不至于吃了暗亏,如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那就划不来了。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念《心经》的九个层次[475]

  • 星云大师圆寂,千字遗嘱表达一生志愿![435]

  • 所谓幸运,就是你有能力改变自己[494]

  • 庄子: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726]

  • 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模式:尊重是标配,靠谱是高配,厚道是顶配[680]

  • 人到中年,最好的养生是“善忘”[818]

  • 你认识你自己吗?星云大师解读5首禅诗,直指人心,明心见性![1240]

  • 星云大师亲授维系爱情六大妙诀,看懂受益终生![1137]

  • 三观不合,到底是哪三观?[1496]

  • 给,永远比拿愉快[1543]

  • 如何修出平常心[1704]

  • 人生的根本,是懂得与自己相处[1536]

  • 人生六种观自在,看看你做到了几种[2343]

  • 星云法师:谨慎于一念之间[1990]

  • 怎样和小人相处,太精辟了[1570]

  • 星云法师:世间种种人之别[2557]

  • 七夕节,星云大师送你一套“爱情升级”宝典[2712]

  • 人间罗汉的情爱[2438]

  • 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懂得把握分寸[2989]

  • 成大事者,必然要经受这四点考验,你过关了吗?[225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