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20]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3]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3]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1]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0]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7]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1综合资讯 >> [专题]a1综合资讯 >> 正文


    六一儿童节,你我都是佛陀座下的“童子”!
     
    [ 作者: 佛慧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2000   时间:2021-6-1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6月1日    佛学研究网和

        六一儿童节,承载的不只是小孩子天真烂漫的快乐与玩耍,还有已经长大的人们对于青葱岁月的美好回忆。

        那时的楼宇没有这么高,那时的水流清澈而活泼……

        长大的我们无奈于面对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心中也渐渐地对于“善良”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然后,我们便在对人生的无数次寻觅中,遇到了佛教,学习了戒定慧,却发现佛陀交给我们的榜样是一群“童子”。这般的返璞归真,也许是佛陀对我们的期望,那么佛陀为何会对这些“童子”如此重视呢?

        “童子”的含义

        在三藏十二部当中,佛陀所提及的“童子”包含有善财童子、无垢光童子、救护慧童子等等。而这种种不同的“童子”主要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出自于《华严经入不思议品》《大智度论》《海内寄归传》等,童子即是年幼时期,尚未剃度者,可以称之为童子。

        这个含义也是社会上比较普遍的认识,可以引申为所有的少年,他们尚未经历社会,对世界仍然充满了未知的探索,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斥着无数的可能性。

        第二种则是引申出来的涵义,特指菩萨,被认为是如来之王子。

        比如我们中国人十分敬重的文殊菩萨,在经典当中常常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意思即是说以其智慧德性,虽仍未得证真如,但是已然获得精进不退,终将成就佛果,是故以“佛法”为根本,现如来王子之相。

        第三种含义是随侍佛、菩萨、诸天者,亦称为童子。

        如观音菩萨身边的善财童子、文殊菩萨在侧的乌波计设尼童子、光网童子、地慧幢童子等等。这些童子虽然随侍于菩萨身边,但是却充满了对“佛法”修学的精进不懈。

        离苦得乐

        佛陀之所以如此重视“童子”这一形象,主要还是因为童子时期,对世间种种深切的执着,乃至邪欲的追寻尚未出现,有着纯真美好的一面。

        而众生的修行,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得到某个叫做“如来藏”的东西,而是能够在心底抛去凡俗的执着,认识到人生以及轮回中最本真的东西——“离苦得乐”。

        而要认识这种离苦得乐,就要像童子一般,不以外物为根本,能以自心的知足、善良为标准。说来极简单,做起来确实难若登天。

        只望在儿童节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共同在静思中,认识到生命最美的那一面,看一看内心的善法种子,重新拾起对生命的热情和对修行的勇猛心,做一个正信、正思维的佛陀座下的童子。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恭迎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佛陀出家成道的殊胜因缘[544]

  • 二月二 龙抬头丨细说龙与佛陀的不解之缘[477]

  • 不读《悲华经》, 不知佛陀的五百大愿与无尽悲心[661]

  • 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成道,证悟了什么?[660]

  •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1013]

  •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763]

  • 佛陀的广长舌相[825]

  • 佛陀教导我们理财的方法[1080]

  • 佛陀教授的放牛之法[1164]

  • 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有方法[1199]

  • 向佛陀和祖师学习劳动[1807]

  • 佛陀的师承与超越[1618]

  • 佛陀会不会骂人?[2480]

  • 佛教中国漫谈之25.为何示现八相成道?佛陀可以不“死”[2132]

  • 佛陀住世时期的古印度思潮[3429]

  • 佛陀降魔而成道,究竟什么是“魔”呢?[2242]

  • 佛陀因何相貌庄严,见者欢喜?[2424]

  • "佛陀学″与佛陀文化的价值意蕴[2776]

  • 佛陀有十种不可思议的自在法,你了解多少?[2468]

  • 佛陀告诉你7种布施,每日坚持做,你的命会越来越好![309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