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32]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2]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4]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3]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9]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7]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2]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 作者: 大安法师   来自:网络   已阅:1981   时间:2021-6-1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6月10日  佛学研究网

        越向外部世界奔驰,内在的东西就越弱,本具的智慧就无法开显。

        自工业化以来整个的人类社会,面临内心空虚、道德失落、信仰真空等种种问题,这跟人类越来越远离精神追求,越来越向外部世界追求是有关系的。

        大安法师开示: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切的善法,这善法里面包括一切福德之法。这个内在的宝藏要靠禅定开显出来。“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一个人心性更加稳定,他的智慧也会更高。为什么有禅定就能开发智慧?因为我们的心性里面本具无量的智慧,但由于我们现在的心太散乱了,外面的五欲六尘对我们的诱惑吸引太大了,所以我们整个的身心都奔驰到外面去了。

        越向外部世界奔驰,内在的东西就越弱,本具的智慧就无法开显。自工业化以来整个的人类社会,面临内心空虚、道德失落、信仰真空等种种问题,这跟人类越来越远离精神追求,越来越向外部世界追求是有关系的。

        所以我们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来,哪怕一天只用十分钟、半个小时。不要二十四个小时都在外面,连做梦都是竞争、拼搏。孟子为什么说“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们一天最好的时光是凌晨的三点到五点。你要在这个时候来办自己的大事,修禅定的功夫。夜气清明,刚刚醒过来最清明的时候,也是我们的良知良能、我们的佛性显发得最好的时候,要在这时去做心地的功夫。功夫做得好,就可以统帅你一天的行为。

        你在这一天当中就会具有比较清醒的、智慧的眼光。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完全颠倒了。我们东方人原本的生活方式是早睡早起,现在是晚睡晚起了。去年有个居士劝一个人持午,那人说他能持午,怎么持?午夜不吃。说明他平时连午夜都要吃东西的。

        我们有幸闻到佛法,一定要修禅定的功夫。要知道外面五欲的快乐是不能长久的。五欲快乐当下的张力很大,但消失的也很快,乐极就生悲啊。惟有我们自性的、从禅定里面产生的乐才是真实的、持久的乐,这叫法喜的乐。

        我们现在很可悲的就是享受五欲那种短暂的虚假的乐,很少享受到内心当中那种永恒的、自性的、法性的乐。当你享受到那一种乐的时候,你对一切五欲的乐都会放下,就会觉得毫无意义,味同嚼蜡。

        但是我们无法生起这个参照系啊。我们在苦乐这方面完全颠倒了。

        佛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乐,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的乐是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对、法性、涅槃的乐,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在那里才能体现我们生命的真正的价值,是我们法身慧命的本原。那这种乐的得到要靠什么?要靠禅定。散乱的心是没有办法的。就好像这盏灯烛,你在八级台风里面是点不亮它的。一定要在静室里面,这个灯烛才能够正常的点燃,才能发出它的光亮。

        我们的内心要有这个静室啊。我们五欲六尘的欲望就像风,一吹过来,内心的智慧之灯就被吹灭了。智慧之灯一灭,我们的内心就一团黑暗。你再去追求世间所谓的“幸福”,那正好是南辕北辙。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学佛者的必修课:修慧向上,修福向善[233]

  • 人,可以精,但不可以阴[402]

  • 人,成于三悟,败于三忌[380]

  • “不反弹”,一个人的人生就自然地顺了。[394]

  • 高处不为难别人,低处不为难自己[503]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以开心[600]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541]

  • 渡人是一种格局,渡己是一种智慧![717]

  • 爱自己,胜过爱你的手机[1253]

  • 如何增长智慧?如何预防魔事?如何降伏烦恼?快读《宝积经》![595]

  • 说话的智慧:觉者说法的次第[684]

  • 做最合适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592]

  • 知人不评,知事守口,知理不辩[673]

  • 弱者报复,强者原谅,智者忽略[727]

  • 笑着吃亏的,都是聪明人[616]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1008]

  • 人最大的智慧,是要有自知之明[806]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780]

  • 楼宇烈:很多文化人信了佛教,反倒没文化了……[100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