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19]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35]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28]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20]

  • 静波法师一记棒喝:你还没自度[153]

  • 人生有三错,一步踏错,步步错[182]

  • 人性四大弱点[166]

  • 情绪稳定的背后[162]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不假于人,[140]

  •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190]

  • 何处惹尘埃:六祖慧能的生命智[157]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和[16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泪奔!人们对出家人的误解太深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667   时间:2021-6-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6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01 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

        我们对于出家人的印象,很多人仅仅停留在影视作品的所塑造的形象上。很多人都以为只有走投无路了才出家,其实这个一个非常大的误解!

        顺治皇帝赞僧曾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佛陀在出家的时候,也是一位皇子。很多高僧大德出家前的身份、地位、财富非常富足。他们并不是走投无路了才出家的,而是为了探寻生命的真谛,寻找宇宙人生的真相,寻找解脱生死、永恒快乐的方法。

        出家人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他们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感染和影响社会大众;他们弘法布道,传递慈悲和智慧,对社会的道德人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严守戒律,广闻博学,慈悲为怀。他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生的安乐,非常伟大可贵。

        很多出家人是多才多艺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不只是吃斋念佛。他们奔走四方,广结善缘,让接触到他们的众生,都能感受到快乐和温暖。

        02 出家人是僧宝

        出家人贵为三宝之一,是佛、法、僧之中的僧宝。他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非常受尊重和拥护。

        唐宋一直到清代,佛法是非常兴盛的,那时的出家人受到皇帝的尊重和厚待。很多高僧大德被推选为国师,就是一个国家的老师,地位和身份非常尊贵。

        现在泰国等一些佛教兴盛的国家,出家人也是非常受到尊重,国家领导人也是高僧的弟子,备受爱戴。在佛教兴盛的地方,出家人真的就像珍宝一样,备受尊重。

        他们是佛法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是续佛慧命,普度众生,广利有情。他们承担着弘法利生的重任,传承着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能够带给众生真正的安乐和利益。

        03 出家需大福报

        世间难比出家人
        无牵无挂得安闲

        世间的人们是难以与出家人相比的,因为他们无牵无挂,所以能拥有一份安乐与清闲。

        劳生唯有僧无事
        若悟真乘老更闲

        普天之下的芸芸苍生,只有出家僧人才能做到娴静无事,如果能了悟真如实相,就能越发任运自如、海阔天空。

        因为出家人抛却了世间的功名利禄、情爱天伦,安分守贫、清心寡欲,才能如行云一般飘逸,似流水一般舒缓。

        住也无求去也闲
        飘然到处是家乡

        正是因为出家僧人的无拘无束、无欲无求,才能拥有“白眼世事沉浮,笑对人生起落”的安闲心境。“衣单两斤半,随身十八物”的说法,也形象贴切地形容了出家人随意简朴、不受物役、不为境累的心态。 

        一语道破了出家人安贫乐道、悠闲自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怀。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口中吃着清淡平和的美味佳肴,身上时常穿着“百衲衣”。因为袈裟是以多块零碎布片缝缀而成,出家人每天品尝着延年益寿、滋补美颜的蔬菜瓜果、大豆蛋白,既没有伤害他众性命的业债,也没有肉食毒素的侵扰。这种草衣木食的世外闲人生涯,的确是给个神仙也不愿交换的美差。

        五湖四海为上客
        逍遥佛殿任君嘻

        无论走遍五湖四海,出家人都是最尊贵的上宾。如果能做到了无牵挂,逍遥自在。

        因为出家人唾弃了世间的功名利禄,或者隐迹潜踪,过着枕山栖石、吟风弄月,犹如鸢[yuān,即鹰]飞鱼跃般的生活;或者云游四海,过着浪迹天涯、处处为家,恰似行云流水般的岁月;或者寄身禅房,过着暮鼓晨钟、六根清净,如同清风明月般的日子。

        五湖四海尽曾游
        自在纵横不系舟

        “寄迹五湖外,萍逢四海间。”从这些禅诗的字里行间,无不随意自在地向我们勾勒出云游僧人飘逸出世的仙风道骨!

        在出家人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以修习寂止胜观、生发无漏智慧为主的“坐”还是最重要的。要知道,除了少数利根之人以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切以修所证之功德妙用,都是从定而发的。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不要以为出家是轻而易举之事,所有能享受出家福报的人,都是因为在多生累劫中积累培植了不可估量的菩提善根,才能获得现世的出家因缘。即使没有证达阿罗汉的果位,也能披搭起如来所传之三衣。

        《大智度论》云:“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菩萨本生鬘论》中也云:“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虽然出家具有如此巨大的意义,但能够哪怕在一刹那间生起出家之念的世间人,也是微乎其微的。即使生起了偶尔的出离之心,但其中的大多数人也会因为业力的制掣而无法出家。

        人身难得,以此难得人身出家修行,就更是难上其难。只有在生生世世中积累栽种了不可思议的菩提妙种,才有可能获得出家的机会。

        出家人的崇高地位,即使梵天帝释、转轮之王也无法企及。因此,我们千万不要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时机,辜负了这至尊至贵的僧袍。

        04 出家并非逃避现实

        在世间很多小说电影的描绘中,时常会有这样的一幕:在某人生意受创、婚姻失败、家破人亡的时候,就会在众人怜悯的目光中,声泪俱下地宣布:“我要出家了!”

        最终的结局,却常常是主人公卧薪尝胆之后的东山再起,历经艰辛之后的皆大欢喜,劳燕分飞之后的鸳梦重温……

        这些错误荒唐的诱导在世间人的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出家只是一种如同儿戏般的、暂时的逃避现实。

        至于出家人济世救难、度脱众生的神圣形象,已经很难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但是,圣洁庄严的寺院丛林,不是情感受挫的抚慰地,不是阻挡怨敌的避难所,更不是的重出江湖的练兵场。

        05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佛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财色、名利、食睡,都是虚幻不实的东西,如同空中的浮云一般,缥缈不定、无有实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也都是无常迁流、了不可得的本体。

        沧海桑田、四大皆空,器情世间的一切万法,都不能超离苦、空、无常、无我的形相,都是如梦如幻的虚无影迹,都像棋盘中的虚构战局。

        作为修行人,在了知人生本质之后,我们就不应该再一味沉湎于无休止的世事之中。

        要知道,无论怎样的美馔珍馐,在“下喉三寸”之后,又能“成何用”呢?

        无论怎样的锦缎华服,在人老珠黄之后,又岂能掩饰岁月的痕迹?

        无论怎样的丰功伟业、光宗耀祖,可否能出离三界、永脱轮回?

        如果不能了生脱死、明心见性,如果不能离苦得乐、超凡入圣,就只能永远徘徊于三界、流浪于六道。

        我们不能受制于五欲六尘,我们不能沾染世俗之气,既然落发出家,就应有“穿衣唯求蔽体,饮食只为充饥”的浩然之气。

        只有在安祥和谐的心境中,才能体悟清净无为的自性世界,彻见光明无碍的自然本体。

        06 何为三衣一钵

        三衣一钵既是出家人的形象特征,也是出家僧众受戒时不可缺少的僧物。无论是三衣或钵,都代表着清净无染的僧团,标示着遗世独立的人格,象征着至崇无上的地位。

        据《付法藏因缘传》记载,摩诃迦叶将入涅槃时,手捧佛陀所授的衣钵,入鸡足山敷草而坐,等候弥勒菩萨降生成佛,再将佛陀衣钵传与弥勒;禅宗初祖达摩由印度东来时,也将衣钵传给二祖慧可,以为法脉相传的证物。自此以后,禅宗各祖师徒间以心印心的传法,就是以衣钵相赠作为标志,所以称为“传衣钵”。

        由此可见,衣钵在释迦牟尼教法中,的确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袈裟又称“福田衣”,身披一肩袈裟,手托一口钵盂,就可以称之为世间的福田。

        晋朝慧远大师云:“袈裟非朝宗之服,钵盂乃圣贤之物。”可见袈裟钵盂之珍贵。袈裟的宝贵,并不在于它有形的价值,而是因为袈裟所代表的出家僧众之责任——绍隆佛种、彰显圣教、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福报从哪里来?高僧们这样回答[164]

  • 世上最厉害的福报,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23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459]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679]

  • 福报藏在这两个字里[678]

  • 新春福慧|上供三宝,下济众生[578]

  • 当你读懂这3句话,所有苦难都能过去![745]

  • 睡着了就没烦恼了?你想得倒挺美![581]

  • 8个心灵成长法则:活出自己的天赋使命,这些你需要做到[824]

  • “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后面两句更经典,却少有人知[1877]

  • 人不施恩,何来福报?人常行善,何来灾殃?[1934]

  •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1543]

  • 你是个有大福报的人吗?[2027]

  • 没有这两块砖的福报,你连站的地方都没有[1474]

  • 增长福报的方法,福报增长了,做事才顺利![1771]

  • 生活不顺时,牢记这四句天规,福报自然来[1819]

  • 把佛法变成自己的福报和智慧[1811]

  • 生活总是五味杂陈[1886]

  • 看不见摸不着的福报是怎么影响我们命运的?[1709]

  • 净慧长老:空掉自己面对现实[202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