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11]

  • 人生的底线[136]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7]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4]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真·佛系”诗人王维:为六祖写墓志铭,众多诗句被引作公案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362   时间:2021-6-1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6月18日  佛学研究网

        神会和尚曾请他写就《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中晚唐以后,他的众多诗句更被引作参禅之公案、话头,归入“禅诗”之列。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赞他“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作为唐朝最璀璨的诗人之一,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他的诗里究竟“藏”了多少禅机?

        这诗人,与山水融为一体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诗人、画家。他一生喜山水,好参禅,其诗冲淡中见幽雅,深沉处蕴喜乐,有“诗佛”之称。

        他早年皈依,一生历经坎坷而后洒脱归真,他带给我们的启发便是这大好河山里都是禅,都可参。

        所谓“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读一读王维,此中意趣,自会了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山居即事》)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欹湖》)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

        这些诗句内容虽然直白,但诗人写来也许并不容易。若要深究,写作方法却又是简单的,那便是:物我两忘,万念俱寂,观照直悟。

        正如参禅一般,语默动静体安然,无造作、无谄曲;于“水穷处”心行处灭,在“云起时”见柳暗花明;不让忧愁与不定,扰乱了山水的面目。而诗人自己,也得以同山水融为一体,一派天然。

        他的诗,在悲喜、浓淡间

        读摩诘的诗,说不上他的情绪是喜还是悲,感情是浓还是淡,但永远在悲喜、浓淡之间,在不思善、不思恶的当下毫无保留地呈现。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一枚山果落在山中,一只草虫鸣于草里,而天地生人卧于天地之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静中一瞬,现万物生灭、四时变迁,又于无常冷寂中感得生之高洁与璀璨。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被风惊到的是竹子吗?满山的雪在门外,人人都能看见吗?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心灯明灭,归向何处?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回向心源,山青云白。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只此一句,将禅机道尽!

        如果想让王维把话讲得再浅白一些,不如读下面这首《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黄花般若,翠竹法身;不住一物,皆入眼来;烦恼尽,而恼热自消。

        人生如诗,处处是禅

        别以为只有禅宗灯录里头的那些才叫公案、话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山河世界、一花一树,哪样不是在表法?哪样不可以拿来参,拿来用?这便是摩诘诗句后世入禅的道理。

        王维少年得志,中年落魄,晚年明智。其实,他早年已皈依,是个虔诚的佛弟子。他一生随政治风云而起伏跌宕,看透的事何止一二,放下的也不止三四。从他趋近晚年的诗便可窥见,他所要的不过是人生幡然醒悟后的简单与自在。他的人生如其诗,诗中有禅机。

        正如宋人吴思道诗中所言: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
        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
        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
        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他的诗,在悲喜浓淡间,堪比公案,能消烦恼[556]

  • 被误解的“禅宗美学”:脱俗就是“禅意”吗?[551]

  • 禅意性灵袁宏道[610]

  •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的笔墨与禅意[701]

  • 佛手清供,为生活增添一丝清雅和禅意[751]

  • 慈悲的修行[1083]

  • 学会用这五种心让生活充满禅意[2083]

  •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3191]

  • 谢灵运诗作中佛教思想[2880]

  • 庐山:一座因"奇秀山水"扬名海内外的匡庐"弥陀佛国"文化与自然景观"博览园″[8782]

  • 早年著书立说坚定排斥佛教,晚年潘然醒悟一心向佛,大学家欧阳修因何发生如此大转变?[3701]

  • 禅意诗人王维:做世界的旁观者[2493]

  • 苏东坡与禅师的唱酬诗[4770]

  • 普茶:感悟人生 体悟禅意[4824]

  • 浮躁的现代社会 你的心需要一场修行[2837]

  • 禅意画意:王维与禅诗[2728]

  • 温庭筠的禅心与禅意[3348]

  • 钱文忠:佛教对隋唐影响很大,隋炀帝、王维都用佛经取名[4490]

  • 十首禅意诗词,你“参悟”了吗?[3091]

  • “诗佛”王维:当世无双阔少爷,学佛后再也不担心人生浮沉[394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