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2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122]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156]

  • 十问时间[137]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137]

  • 世界上最便宜的长寿药,就一个[149]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175]

  • 佛教与外道的区别[108]

  • 佛教与十二星座:漫谈中古时期[163]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僧朗[155]

  • 胡适和他的禅宗史研究[145]

  • 30秒灭抑郁——用《心经》解读[177]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态度摆正了,心也就安下了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3147   时间:2021-9-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一个人的自由,是由自己来定义的,一个人的命,也是由自己来决定的,你与这个世界有关的,其实就是你的态度。

        常听人说,万事开头难,想来人生的修行也是如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却不知道这第一步究竟要踏往何方?

        让我们,试着把眼光投向千年以前,也许,经典早就给出了答案,一直在等着我们去寻找,去践行。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句话,精准深刻又完整地道出了做好人、做好事的根本秘诀和完整过程。

        其中,精华的六个字“止、定、静、安、虑、得”,更是堪称六字真言。

        好好理解体悟,必能成人成事。

        止——树立目标

        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什么是目标?目标就是方向,你的事业要做到什么样?你的人生要走向哪里?

        这一步做不好,人的心就是迷糊的,路就是模糊的,不仅心中空虚,还会事事混乱。

        所以,人最开始先要树立目标,而这需要人对自我有全面、深入而准确的认知,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

        想清楚了,目标才会明确。迈开步子前,先多想想不是坏事。

        定——坚定志向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明代吕坤,也说:“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目标明确了,自己的志向自然也就有了,但这还不够,志向还需要坚定。

        目标的确立,更多的需要思考,志向的坚定则需要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情怀。

        这样,才能在内心时时提醒自己,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并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提供前行的情感动力。

        静——摆正态度

        王安石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仅仅有目标和志向,还不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人太多了。

        所以,接下来还要摆正态度,这个态度便是“不浮躁”。

        当下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浮躁,踏实不下来。

        所以,根本的问题,就是摆正态度,这个态度便是镇静不躁。

        只有,摆正了态度,才算看到了希望。

        安——安下心来

        佛语说:“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态度摆正了,心也就安下了。

        目标的明确,是因为想得清楚,所以“理得”;志向的坚定,是因为合于自己的心,所以能“心安”;态度的摆正,则将这两点更加巩固,接下来自然也就到了“心安理得”的阶段。

        到了这一步,就算为做人做事打好了内在的基础,接下来就该是行动了。

        虑——周全考虑

        要做事,就要考虑身处环境里的人、事、物,考虑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尽量周全不失,否则事情还是做不成。

        《孙子兵法》讲,“谋定而后动”,能不能在做事前考虑周全,反映的就是一个人“谋”的能力,否则只能算有勇无谋。

        前面四步,是修养,这一步关乎的则是智慧,全都是成事的必备条件。

        得——终有收获

        有了前面的基础,就有了“心得”,然后再踏踏实实去做,也必有“所得”。

        唐代李绅,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基础打好了,收获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天之道,圆转周流,这些收获所得还会成为你的经验,为你进一步夯实基础,而更进一步去做更好的人、更大的事。

        这六个字,从小处到大处、环环相扣,可以说就是人生的六个根本环节,每一步都极为重要而必不可少。

        铭记、体悟、踏实去做,就一定能将事情做好,将人生之路走好。

        正如,《大学》接下来所说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是这两个字[76]

  • 强大自己,守住自己,沉淀自己[223]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452]

  • 《滕王阁序》经典八句话[458]

  • 自信的人都有三个层次,你在哪一层?[543]

  • 静坐安心,感受生命本具的宁静与美好[551]

  • 人生路上:看远、看宽、看淡[473]

  • 与这四种人深交:养识、养志、养心、养人[731]

  • 对待家人时的态度,藏着此生最重要的修行[1115]

  • 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865]

  • 不要把最坏的态度留给最亲的人[965]

  • 净慧长老说做人最基本的六条准则,无论有没有信仰都该看看[1132]

  • 你的情绪,暴露了你的三观[1075]

  • 净慧长老:做人的六条标准[1317]

  • 如果你觉得累,这三个“高内耗”行为,一定要戒掉![1069]

  • 十个幽默故事让你看懂人生[1075]

  • 人生不要瞎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1239]

  • 你的形象,藏着你的教养[1097]

  • 快乐的秘诀[1224]

  • 梁漱溟:人生有三种态度,逐求、厌离和郑重[216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