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46]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32]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28]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89]

  • 做人,不能太飘[126]

  • 原来随和,是一种能力[103]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8]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203]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81]

  • 学会哄自己开心[166]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85]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83]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2著作学者 >> [专题]b2著作学者 >> 正文


    季羡林谈佛典中的“黑”与“白”
     
    [ 作者: 季羡林   来自:网络   已阅:3538   时间:2021-9-24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9月24日  佛学研究网

        1948 年,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佛教对于宋代理学影响之一例》。

        我在里面讲到朱子教人用白豆黑豆来"系念",起一善念,则投白豆一粒于器中;起一恶念,则投黑豆。我认为,这个办法来自印度佛教。我举了《贤愚经》卷十三的一个例子。我的结论是:"从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宋代理学不但在大的思想方面受了佛教的影响,连许多人们平常不注意的末节也居然受到佛教的影响了。"

        后来翻阅汉译佛典,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类似的例子,更足以证成我的前说。我现在再举出几个例子,稍加诠释,并引申谈一谈佛典中的"黑"与"白"。

        《摩诃僧祇律》卷十三
        羯磨已,此比丘应作二种色筹:一者黑;二者白。不应唱言; 非法者捉黑筹,如法者提白筹。应如是唱;如是语者取黑筹,如是语者取白筹。

        如果觉得这不够清楚,我再从对应本中举出一个例子。

        《十诵律》卷三十五
        若比丘已作行筹人,随僧多少应作二种筹∶ 一分长,一分短;一分白,一分黑。说如法者,为作长筹;说非法者,为作短筹。说如法者,为作白筹;说非法者,为作黑筹。

        所谓"筹",是小竹片。这里讲的是用投筹的办法来裁决和尚中的争端。我不讲裁决的过程,因为那同我要讲的无关。我想着重指出的是,在这里,黑筹和白筹尽管用途不一样——黑豆和白豆以及黑白石子象征的是恶念和善念,黑筹与白筹和善恶念头无关——可是黑仍然表示反面的近乎恶的东西,而白则表示正面的近乎善的东西。东西不同,含义则一。关键不在东西,而在颜色。

        白黑象征善恶,还表现在其他场合。我举几个例子。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九
        苾刍当知,若纯黑业得纯黑异熟。若纯白业得纯白异熟。若黑白杂业得杂异熟。是故苾刍应离纯黑及黑白杂业,当勤修学纯白之业。

        对几个名词需要解释—下。"业",梵文 karma,巴利文kamma,指的是人们的所作所为。"异熟",也译为"报"或者"果报",梵文和巴利文都是 vipaka,我们平常所谓"报应"。"白业",指的是善行;"黑业",指的是恶行。善行得善报,恶行得恶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反复说明这个善恶报应的道理。到了《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二,更言简意赅地说明 ∶"汝等苾刍当知,黑业还得黑报;若行白业,还得白报。"

        "黑",梵文 krsna,巴利文 kanha;"白",梵文 sukla,巴利文sukka。"黑业",梵文krsna-karma,巴利文 kanha-kamma;"白业",梵文 sukla-karma,巴利文sukka- kamma。"黑异熟(黑报),梵文 krSna-vipaka,巴利文 kanha-vipaka;"白异熟",梵文 sukla-vipaka,巴利文 sukka-vipaka。同在其他语言里一样,白的颜色总是同"光明"联系在一起,引申为"善"。黑的颜色总是同"黑暗"联系在一起,引申为"恶"。

        黑白不但同业报相联系,而且还同人的思维直接联系。《那先比丘经)说∶“人有道意,因知善恶,知当可行知当不可行,分别白黑自思惟以后便弃恶就善。”有时甚至同"出家"、“在家"联在一起。

        在中国,黑白有时也有类似的含义;但决不像佛典中这样具体,这样复杂;用途决没有这样广泛。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俗语“前门不点灯,后院不亮堂”,究竟啥意思?有何讲究?[218]

  • 一语惊醒梦中人!净慧法师谈开悟[312]

  • "活着,为了什么?" 聆听四位大师的领悟[702]

  • 正确使用好自己的身体,就能“复归于明”[644]

  • 关于慈悲心的两个小故事,看完令人沉思![1810]

  • 活一份通透,人生就多一份光明[1475]

  • 你有自知之明吗?季羡林:靠小聪明狂傲恣睢的人可怜又可笑[1351]

  • 龙树菩萨说:人有四种未来,你属于哪一种?[2081]

  •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2014]

  • 师父是慈悲的光明[5282]

  • 利益面前勿失平常心![1794]

  •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1970]

  • 用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2188]

  • 人为什么会福报和命运各不相同?[2045]

  • 心中有光的人,是真正的智者[2215]

  • 面对不学佛人的刁难诘问,他的回答堪称经典![2195]

  • 幸福,在于理解[2312]

  • 恭迎弥陀圣诞|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2224]

  • 燃点佛灯,照亮心灯──光明与智慧的启发[2387]

  • 人有四种未来,你属于哪一种?[202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