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人这一生,只欠自己[135]

  • 岁月不饶人,善忘是高人[107]

  • 任何人的苦乐,都有前因后果![111]

  • 人生的底线[136]

  • 在岁月中修养自己![117]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梵敏[127]

  •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义[154]

  • 中国禅学思想史|印度禅及其初传[134]

  • 值得去坚持的能力[159]

  • 余生最好的活法:苦而不言,喜[187]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152]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2127   时间:2021-10-15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10月15日  佛学研究网

        生命的魅力在于“静”。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慧。外表宁静,因安稳而给人静穆之美,因无争给人以祥和之美。内心宁静,因淡泊而不受诱惑,因凝神而思远,因镇定而从容,因而智慧常在。静,不是单纯的平静,而是人生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状态。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我们要学会和外界独处,和生命独处,和自己独处。学会独处的人,心胸才能够豁达;学会独处的人,心智才能够成熟;学会独处的人,才能领悟到生活的深邃。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独处让我们内心充实起来。我们的内心就是在无数个独处中渐渐坚强起来。独处,让内心更强大。

        一念苦,一念乐,一念得,一念失,我们的心在苦乐得失间无数次的来与去,会有疲倦的时候,我们要时常护理好自己的内心,心平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心清净了,才能看见万物的清澈,心放下了,才不被他物所负累,心明了了,才不因外境而迷离。如果,人生是一个剧场,这个导演不在别处,只在心里。

        为人处事靠自己,背后评说由他人。有时我们太在意耳边的声音,决策优柔寡断,行动畏首畏尾,最终累了心灵,困了精神。就算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指指点点;即便你一塌糊涂,亦能听到赞歌。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纠结于外界的评判,不必掉进他人的眼神,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人生的最大遗憾莫过于错误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东西,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那个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许有这么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教师,或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生活还在继续,不要忘记微笑地对待每一天,不要忘记珍惜余下的每一天!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在茫茫人海中不过就是陨落的慧星划过的一道光线,彼此碰撞,彼此磨砺,彼此包容,彼此阅读,彼此借鉴。人生短暂,不要把所有的关系都考虑得那么复杂,不如彼此都宽松一些时间,让渡一些空间,包容一些对错,善意理解别人的不同意见,因为简单的人生才能感知生命的意义和内涵。

        “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为什么?”“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学会包容,就会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

        人生的八个承受:

        1.承受幸福。珍视幸福而不是沉迷幸福。

        2.承受痛苦。把痛苦变成无价的财富。

        3.承受平淡。平淡是人生最真的美。

        4.承受压力。像种子一样在压力下崛起。

        5.承受孤独。向世界敞开胸襟。

        6.承受失败。把握新机会。

        7.承受责任。充满使命感与崇高感。

        8.承受情谊。亲情、友情、爱情。

        抑郁是健康杀手,忧心是衰老按键。浮躁是生命大敌,贪婪是灵魂锁链。心无杂念身长健,人不奢求性自安。

        如果心灵没有宁静,那么就没有自由自在的生活模式,人生若没有自由,心灵当然也不会自在。

        为此,我们应该构建着自己的心灵之家。人生一世,温馨是家,构建一个安宁的家才有自己的心灵之家,人生自然有路。心灵有家,生命之路将宽广无边。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找回心灵安住的地方[130]

  • 为什么长大后,快乐越来越少了?[466]

  • 放空身心,保持强大的心灵磁场[512]

  • 心灵的屋檐[692]

  • 8个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法则: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成为真正的自己[799]

  • 心灵的换位![916]

  • 8个心灵成长法则:活出自己的天赋使命,这些你需要做到[1088]

  • “心灵枯竭”的根本原因:你认为你是自己的心智[1156]

  • 一位高僧对六个最世俗问题的回答,太妙了![1708]

  • 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1810]

  • 修行不是要逃避,而是要更勇于面对自己![1685]

  • 心灵的漏洞,就是我以为[2090]

  • 所谓美好的心灵,就是能体贴万物的心[2017]

  • 你心里的苦恼和困惑是谁放进去的[2444]

  • 心灵的佛堂[3501]

  • 修行是让生命力阳光起来[2390]

  • 佛在自心勿外求 心能转境为真修[2069]

  •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两不碍[2286]

  • 修来的才是福,争来的都是祸[2118]

  • 佛法是心灵妙药?心理专家的总结,太精辟了![281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