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佛学研究网
学习认错,对我们的道德人格,必定能增上。
我们感觉到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你跟他讲什么话,他都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他开会迟到了,你问他:为什么迟到了?他不但不认错,而且还说:“我刚才接了个电话,路上堵车了……”
那开会你为什么要迟到?我每一次宗教局开会,我几乎都是第一个去,我领导在那儿,他经常说:“哎,静波法师,你来这么早干什么?”“我怕堵车。”你要有提前量,为什么呢?因为我代表的是佛教,不是代表我个人,所以我不能让别人对我们失望。
说我要去开会,我就遵守规则,我不去开会,我要请假。“对不起,我有事。”我提前请。我不能开完了,我再跟人说:“哎呦,我有事。”你有事,你为什么不早请假?
所以这些个细微末节的事,它就决定着我们一个佛教徒做人的标准。面对生活,面对我们的因缘,是要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不然的话,寻找借口的同时,你的命运在不知不觉的已经改变了,已经失去了锻炼成长的机会。那么,你命运不好的时候你怪谁呀?
你成了一个习气毛病,然后一旦有结果,人家不用你或者人家鄙视你的时候,你觉得很委屈,那你委屈什么?自作自受。那我们不也一样吗?一旦这个生命轮回的时候,你抱怨。抱怨什么?自作自受。
所以佛教徒要面对我们现实的因缘,面对我们生活的因缘,要负责,要担当,不可逃避,不可回避。因为不逃避、不回避才是真的去历事炼心,历法观行,真的在修行,把握当下,无比重要。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