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祝您夏安[126]

  • 从佛教心理学看汉字中的智慧[103]

  • 芒种:心是一亩田,苦乐自己种[150]

  • 沟通,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办法[103]

  • 疗愈自己的6种方式,迷茫时看一[113]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146]

  •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138]

  • 这是禅师,为你洒下的一片月光[111]

  • 清茶饮语[127]

  • 《心经》与宋代文人创作[126]

  • 琴与禅的“无言”之美[131]

  • 对松悟禅[148]



  • 本站推荐

    用这15个美好的名字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参禅打坐与明心见性​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554   时间:2021-11-13   录入:wangwencui


    2021年11月13日  佛学研究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不断波动。

      当别人夸我们好时,一天都沉寂在喜悦中;当别人说我们不好时,伤心、难过、生气充满我们的身体,一天乃至数天都过不去这个坎。

      当眼、耳、鼻、身五种人体器官与外界接触时,种种境界传输我们的内心,特别是我们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会想入非非,想拥有它,乃至妄念从生,延伸出“贪嗔痴”。

      当面对这些种种不好的困境时,应该怎么解决呢?

      禅宗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认清自己“本来面目”。

      “本来面目”出自《六祖坛经》:“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究竟怎样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禅宗早期的方法就是通过静坐、冥想等方式达到开悟,令自己舍去妄念,身心专注,观照内心,神秀大师的禅修方法就是依此而修,教领大众“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

      后来,来了一个禅宗的改革者,突破者,见地更加高超深的慧能大师,他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神秀在参禅打坐上一直倡导“长坐不卧”,也就是禅宗的“不倒单”,但问题来了,神秀的弟子志诚按神秀的修行方式修行,不得契悟,神秀看到了问题,便派志诚偷潜到曹溪山慧能处偷学慧能禅法,并嘱咐志诚,“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六祖慧能问志诚,你师父如何教导大众禅法,志诚如实相告,“师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六祖慧能对神秀的禅修方法作出以下评论,也直接引申出六祖慧能在中国禅宗修行的高妙心要。六祖慧能言“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与理何益”,点明了长期静坐,只是在拘束身体,于领悟佛理无有益处,这是从大乘佛法上“道由心悟”与“无住生心”对参禅打坐作出的最新诠释。

      “长坐不卧”,是日夜不倒单的打坐,求早日开悟,这也是禅宗历代祖师们传下来的修行方式,本身没有错,六祖慧能的看法就是如果太把坐禅的形式当成修行悟道的切入点,便有本末倒置的嫌疑,这和禅宗另一个公案相符,马祖道一刚入佛门时,也以打坐便可开悟为修行方式,日以继日的打坐,但很多年过去,一点也没有开悟,马祖道一的师父怀让禅师看到徒弟的问题了,为了点化他,便在石头上磨砖,说作成一面镜子,马祖道一看到认为师父年老愚钝甚至好笑:“磨砖岂能作镜”,怀让禅师言:“磨砖不能作镜,坐禅岂能成佛”,一语道破,马祖道一禅师便领悟到了禅的“道由心悟”的修行要领。

      所谓“住心观净”是神秀大师禅法的核心,“住心”就是守住自己的内心在一个地方,让其心不乱,“观净”是佛教的一个法门,意为通过观想,如西方极乐世界,通过观想让内心清净。这个法门没有错误,那慧能大师为什么说存在毛病呢?原因之所在是因为参禅打坐的“守心”“住念”“守意”究竟守何物?慧能言“若言著心,心元是妄”,如果一味的追求“守心”就会便的“著心”,只会停留在坐禅上,执着于相,可能会成为悟道的障碍。

      什么才是正确的禅修呢?

      慧能在《坛经·坐禅品》中给了最完美的诠释,也是最高明的禅宗思想“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性元自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这也是慧能大师给“禅”的最新解释,每当我读到六祖慧能大师的《坛经·坐禅品》的这段文字,便对慧能大师增加崇敬仰慕之感,“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外禅内定”也是六祖慧能大师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悟到是精髓,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思想,禅宗思想彻底的中国化,我想最重要的是当禅定和般若智慧相融合,我们就可以从禅坐的形式上转向“无住生心”,从而明心见性,看到自己本来面目,我们当今的生活可以还继续依止六祖慧能大师的“明心见性”为切入点,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愿我们都能明心见性,花开见佛,不被妄想所牵引。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不疑生,不疑死:看破山海明禅师如何参禅[253]

  • 打坐,不要被时间空间的观念困住![1065]

  • 念佛好还是参禅好,在于个人是否相应[987]

  • 从白居易的诗里看“禅”的意境,字字珠玑,惊艳千年![2054]

  • 不拿佛法做人情的老和尚[2496]

  •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2118]

  • 找到与自己相应的参禅法门[2061]

  • 参禅的人要把种种妄想分别都放下[2536]

  • 念佛与参禅[2392]

  • 打坐的心态如何调整,从枯燥到享受[2131]

  • 参禅的法门[2380]

  • 打坐就是修行吗?[1789]

  • 打坐的时候该怎么念佛?[2183]

  •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2597]

  • 如何打坐?高僧教你最实用的禅修法门[3119]

  • 参禅与念佛,哪个更好?[4207]

  • 打坐是增加心灵力量的最好办法[2603]

  • 虚云老和尚:一切事处勿被境转,是非动静都好参禅[2239]

  • 修行不一定要打坐,可是打坐能帮助你修行[2825]

  • 虚云老和尚:谈“禅净四料简”[298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