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学佛之人如何修学念佛,才不走[139]

  • 人与人之间,有“因”必有“缘[125]

  • 失而不怒、得而不骄、静而不争[119]

  • 佛菩萨只用了这九句话,就破解[174]

  • 做人,不能太飘[119]

  • 禅门公案:从心流出[113]

  • 你怎么穿鞋,就怎么做人[194]

  • 影响命运的"种子法则",竟如此[175]

  • 学会哄自己开心[158]

  • 李泽厚:“闲愁最苦”与“何时[177]

  • 千万别低估,一个独来独往的人[177]

  • 上、止、正,老祖宗三种大智慧[198]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一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让多人世人所误解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670   时间:2021-11-20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1月20日  佛学研究网

        《六祖坛经》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佛是觉者,佛是智者。学佛就是要做一个醒来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佛跟迷信没有关系,学佛就是要走出六道轮回,逍遥自在,没有生没有死。

        现实中,面对人生的错综复杂、是是非非,真是没完没了。如果真正学佛,就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所以真正的修道人,不要计较世间的是非,不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这个“见”也念 “现”,心里边不在意,表面上遵守规则;现象有好有坏、有男有女,本质没有固定性。所以学佛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面对现实、感悟真相就是学佛的下手处。下手处是世俗谛,完成的是真谛,没有实在的固定性、主宰性。而一般人没有办法走进真理,都在世俗谛、在表相上争来斗去、纠缠不清。总是认为别人错了,却不知道原来自己更错,因为你是学佛的,不是学人的,更不是学鬼的。

        常常会有更多的人误解:以为“不见”就是回避现实、逃避现实、耍滑头、不负责、不担当。佛教应该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世俗谛,然后去转化、去升华,应该是超越的、不住的。所以要出离、要放下,不应该以对学佛的误解为借口,不担当、不负责,至少我们可以历事炼心。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不是说你见着他人有过失了,然后你就觉得洋洋自得,觉得自己是对的;他人不对,自己更错。

        世俗谛上并不是没有标准,没有规则,比如法律、比如道德。如果我们以“不见世间过”为借口犯法、缺德,那没有说服力。所以佛教要历事炼心,要放下,不是放弃,何况你要广结善缘、积功累德,所以我们要感悟。

        第一,宽恕别人。

        要宽恕别人,原谅别人。面对现实,我们常常会气愤,会瞋恨,会讨厌,会嫉妒……种种种种的情绪。面对现实,我们要反省自己,宽恕他人,即是“他非我不非”。否则恨别人的结果就是伤害自己,就是没有智慧。别人错了,我为什么要生气?那就说明我们学佛没有成功,学佛没有说服力。“他非我不非”,既是智慧,更能锻炼成就我们自己。所以要感恩这些让你不顺心的事,在感恩中,慢慢地你就有抵抗力,就会有消化能力。这是第一宽恕别人。

        第二,改变自己。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永远都是自己,当然这种永远是相对的。如佛所说,降伏百万大军并不伟大,降伏自己才是最伟大的人。家庭、社会,人人之间争吵,人人之间不和谐,就要先调整自己,因为我们常常都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计较。有大事吗?没有。说明我们应该还是幸福的,天也没有塌下来,地也没有陷进去,为什么要计较小事?要改变自己,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我们钻牛角尖、计较,老认为那件事是真的,老认为自己是真的,长此以往浪费生命,长此以往自然轮回。

        当然,就慈悲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通过帮助别人去调整、去化解;可以通过分享,宽恕他人;也可以通过分享,让自己拥有智慧。因为法无定法,“是”,是缘;“非”,也是缘,是和非没有固定性。所以我们就会随缘自在,而不是断章取义,而不是画地为牢,更不是自以为是。所以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没有实在性。

        为什么为那些没有意义的事而钻牛角尖不能自拔呢?所以说,不要借别人的过失来惩罚自己。不是不担当,也不是不负责。要出离、要放下,就是原谅别人,就是改变自己。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真正厉害的人,都学会了“不生气”[80]

  • 南怀瑾:说到底还是女性最伟大![291]

  • 慈悲心重的人,才有福报和福相[281]

  • 宽恕,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自由[303]

  • 南怀瑾:佛菩萨才是多情人[342]

  • 爱别人之前,请先学会爱自己[390]

  • 你的慈悲善良,蕴藏着你的大福报![399]

  • 真正的宽恕,是化解不同层次的人生剧本[484]

  • 三句话看清一个人,一看一个准[469]

  • 世上最无用的一件事[437]

  • “观世音”以耳根圆通著称,为什么不叫“听世音”?[699]

  • 佛说:这五种人是“非人”必须远离……[555]

  • 所谓幸运,就是你有能力改变自己[495]

  • 这段话,足够叫醒所有人[507]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607]

  • 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574]

  • 用慈悲和利他,成就一份正业[579]

  • 当菩提达摩被问到:什么是佛的头脑?[652]

  • 心宽路自宽,心善福自来![591]

  • 醒醒吧!没有智慧的“慈悲”只是善良的傻瓜[107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