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39]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B3研究综论 >> [专题]b3研究综论 >> 正文


    人的一生,都困在这四个字里!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939   时间:2021-12-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自然万物,冥冥之中,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日出日落,潮涨潮退,花开花谢。四季更迭,生生不息。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有言:“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修行。真正的大道,是不责怪他人,顺其自然,合乎人的本性。

        人们做事常常不合乎道,是因为想要改变别人,最终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会让自己困在其中。

        所以说,人的一生都困在这四个字里:改变别人。

        01 自己才是万物的根源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间万物,都是由意识创造的,意识产生分别,投射出自然万象。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万物,都是我们的意识决定的。

        当我们积极乐观的时候,看到的世界是阳光明媚,人人向善的;当我们消极低沉的时候,看到的世界就是阴雨连绵,世风日下的。

        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地主,家里有一个常工,踏实肯干,地主很是看中。

        有一天,地主发现自己收藏的一个花瓶丢了,思来想去,觉得是常工拿去了。

        于是,便越来越觉得常工贼眉鼠眼,不像好人。

        过了几天,花瓶找到了,原来是儿子拿去玩儿,忘记还回来了。

        这时,地主再看常工,又觉得他忠厚老实,怎么看都不像会拿花瓶的人。

        可见,事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我们对待事物的看法。

        能够影响我们心情的,始终是我们自己的心态。

        毕淑敏曾说:“心灵的雕刻,是比医生的手术刀更尖锐的刀,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日持久的赏心悦目。”

        有无相生,长短相协。

        事情本无好坏之分,人心本无善恶之别。

        内心平静,以平常心待万物,自会宠辱不惊,自在洒脱。

        02 痛苦源于想改变别人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讲:“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事事无常,狂风不会吹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世事多变,世间唯一的不变就是变。

        有的人总想控制事情的发展方向,便会产生执念,试图改变别人。最后让自己痛苦不堪。

        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顺势而为,尊重不同,才是一个人顶级的修为。

        有一位妇人,见到道长说:“我很痛苦,我的丈夫很懒惰,我的儿子不爱读书,几年了也不曾改变。”

        道长听了没有说话,而是指着院子里一棵歪枣树,说:“我也很苦恼,我想把这棵树变得和松树一样挺直,于是我用锤子敲,用大棒打,都没作用,自己还很辛苦”。

        妇人笑着说:“它本来就是一棵歪的树,道长自然怎么做,它也不可能变得笔直”。道长听后,说:“这下你该明白了吧”。

        每个人都如同一棵树,都有自己的天性,如果一味的想改变别人,最终伤害的只会是自己。

        圣人说:“人的烦恼皆来自于想改变别人。”

        当我们过分关注他人时,就会因为他人的一言一行,变得患得患失。也会无形中给别人造成困扰,最终内心难以安定,痛苦烦恼滋生。

        放下改变别人的欲望,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善良。

        03 你变了,世界就变了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别人的人,算得上聪明,懂得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赢得了别人是有力量的,赢得了自己才是刚强的。

        人生就是一场红尘修行,看过大千世界,历经世事沧桑,便明白人的一生,始终是在和自己斗争。

        你所看到的都是你的内心写照,修为高的人,不去改变别人,而是精修自己,自己境界提高了,眼前的事物也就不同了。

        有一个年轻人,从小父母双亡,生活穷困潦倒,寄人篱下,靠着向别人乞讨为生,还时常被人欺辱。

        有一位道长路过,想把他收为弟子。年轻人说:“我愿意跟随道长修行,只是以后希望这些坏人得到惩罚。”

        道长说:“也罢,再过几年,我便让你回来”。于是,在这几年中,年轻人潜心修行,修为高了不少。

        三年后,年轻人再回到家乡,发现乡风淳朴,乡人也很热情,和三年前全然不同。

        年轻人很是疑惑,道长笑笑说:“这是好事,说明你的修为提升了”。

        张德芬说:“当你把你的内在世界调整得很好的时候,你的外在世界就会自然而然变得很顺利。”

        深以为然,大道深不可测,我们无法洞悉事物的全部,只有不断修正自己,提高自身的修为。

        始终在道上行走,才会投射出清净美好的世界。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世间本无事,若是总想改变别人,就会给自己戴上枷锁,困于其中,无法自拔。

        境界高的人,懂得想要改变别人,不是去评价他人的是非,纠正他人的过错,而是凡事对内求,洞察自己的认知,修正自己的言行。

        杨绛先生曾在书中写道:“人生一世,需有三个自觉,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与禽兽无异。”

        当一个人不再执着于改变他人,不再纠结于外物时,才是真正开始觉醒的时候。

        让我们打开心灵的枷锁,放下改变他人的执念,专注于自身的修行,收获内心的平静喜悦。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人生要学会三“放”,更自在![280]

  • 宽恕,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了让自己自由[324]

  • 种好“三田”,让人生越来越顺![352]

  •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痛苦的时候我们到底该怎么办[324]

  • 心态对了,人生就顺了[357]

  • 最好的情绪管理: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357]

  • 人生最好的状态:晴耕雨读,安然自得[561]

  • 《易经》说初一,一年从头吉[441]

  • 人生短暂何苦为难自己,学会“除法智慧”化解千千心结[490]

  • 让你痛苦的,就是来渡你的[523]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618]

  • 你的心,会瓦解一切痛苦和烦恼[619]

  • 应避免沉溺于闲谈[691]

  • 人生靠什么?[744]

  • 停止评判,是让能量自然提升的绝佳方式[645]

  • 人生处处是道,心不在即无分别[703]

  • 人生,要喝下三碗水[721]

  • 恰到好处的人生[882]

  • 内心的丰盈,是人生曼妙的风景[734]

  • 打湿的人生[819]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