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认知不足,智慧不够,生活就难[114]

  • 生命中没有巧合!你经历了什么[106]

  • 抱怨,会错过你的善法因缘[111]

  • 六祖惠能与曹溪禅[115]

  • 白话《梁高僧传》丨释法显②[141]

  • 礼佛的这几个方式,你选择哪一[113]

  • 人生需要五面镜子![162]

  • 当你有这几种征兆的时候,说明[152]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164]

  • 欲为苍鹰,勿与鸟鸣[171]

  • 做人的最高境界:“四不尽”[160]

  • 凡事往好处想,生活往简单过[196]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惊

    二十四番花信风丨雨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A2菩提文库 >> [专题]a2菩提文库 >> 正文


    如何化解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是非来临时,非得“忍”吗?
     
    [ 作者: 一行禅师   来自:网络   已阅:1569   时间:2021-12-22   录入:chengshangyun

     

    2021年12月22日  佛学研究网

        “忍”字蕴藏的智慧

        梵文"kshanti"通常译为“忍辱”或“坚忍”,但这译词并未真正传达出这种波罗蜜的真意。

        “忍辱”多少有受点苦以接受某件事的意味,看看“忍”这个字的下半部是“心”,上半部的笔画看起来像把刀,或是有点难以掌握的尖锐物品,此字以图像表现出原文的根本意义——涵盖一切的包容性。

        心胸若够宽广、开阔,就能接受尖锐的事物,不受困扰;心胸若太狭窄,便会觉得某些事物看来令人不快或不安。若我们的胸襟够宽广,就能很自在,能拥抱尖锐、棘手的事物而不受伤害。所以,“忍”是一种不会带来痛苦的存在特质,事实上,这种特质会让我们避开由于自己心胸狭窄而经历的痛苦。

        一碗水与一条河

        心量够大,就不会受苦。对于这项原则,佛陀为我们举出一个非常美妙的实例来说明。假设手捧一把盐倒入一碗水里搅拌,这碗水会太咸而不能喝;但若将盐丢进河里,河水不会变咸,人们能继续饮用。所以,当你只是一碗水,便会受苦;当你变成一条河,就再也不会痛苦。

        若我们的心量一直很狭窄,可能会因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困境而深受痛苦,不论是天气冷热、洪水、细菌、生病、年老、死亡,或遇到固执的人、残酷的人。然而,通过修习“忍”我们能包容一切,不必受苦。

        一颗狭小的心容纳不了太多东西,无法纳入、拥抱一切——每个生起的困境;一颗宽广而开阔的心却能轻易地接纳一切,不必再受苦。

        圆满地修习“忍”,包含持续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心量,让心能接受、拥抱万物,那是爱的力量与奇迹。

        敞开心胸接纳对方

        每个人都得自问:“我的心量有多大?我要如何让自己的心量日益宽广?”修习“忍”或包容,是以修习理解、慈悲与爱为基础。当人修习深观以理解痛苦时,慈悲的甘露自然会在心中涌现,慈爱与悲心能继续无限地成长。因此,由于修习深观与理解,你的慈爱与悲心会天天增长;而有了足够的理解与爱,你就能拥抱、接纳每件事物、每一个人。

        在一场冲突中,我们往往会有如下的感觉:若与自己对立或信念相左的人不再存在,我们就会获得平静与快乐。于是,我们行为的动机可能就是一种欲望,想要歼灭摧毁对方,或想从自己的团队、社会中除掉某些人。但通过深入观察,我们将看到对方也和自己一样在受苦,若真正想要生活在和平、安全之中,我们就必须为对方创造机会,让他们也同样过着和平、安稳的生活。

        若我们知道如何允许对方进入内心,有这样的意愿,不仅自己立刻减轻痛苦,同时也增加平静、安稳的机会。当行为背后的动机是想修习包容时,就不难问出:“我们该怎么做,才最能帮助你们享有安全的生活?请告诉我们。”我们对于对方安全与平静的生活、重建家园、强化社会等需求表达关切。你能以这种方式处理一场冲突对立,就有助于快速转变整个情势;而这种转变的基础,首先必须是自己内心的转变;你敞开心胸接纳对方,想要给他们机会生活在平静中,就如自己想要的生活一般。

        受困于冲突对立中的人们,若真的想要找到一条和平共生的出路,就必须学习如何包容——对方也需要地方生存,需要能保障社会和平繁荣的安全与安定,我们这一边的人能否接受这个事实呢?深观对方的处境时,我们看到他们无异于我们,也只是想要有个地方能安全、平静地生活。

        理解自己的痛苦与愿望,便能理解其他团体的痛苦与愿望,我们知道若对方没有和平、安全,自己就不可能有和平与安全,这就是“相互依存”的本质。有了这种洞见,我们将能打开自己的心胸,拥抱对方。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读懂这几句,看透生活本质[240]

  • 一个人越过越好的标志:嘴贵,耳明,心顺[286]

  • 最好的道场,在人生每一个困境和卡点处[547]

  • 如果你对生活灰心……[483]

  • 给生活做减法,给生命做加法[684]

  • 禅学与生活和工作的关系[633]

  • 人贵三得:忍得,容得,舍得[534]

  • 性价比最高的活法,是守好这“三个圈”[664]

  •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修忍辱?[670]

  • 人生于世,修好这四颗心[606]

  • 时间比眼睛更会看人[698]

  • 不管生活有多糟糕,都要记得这三句话![700]

  • 做人,该翻脸时翻脸,不要怕得罪人[588]

  • 心宽处,皆是路[692]

  • 格局大了,生活就顺了[722]

  • 茶像生活,写着不同的人生[896]

  • 如何面对讲是非的人?[897]

  • 生活,绚烂之极趋于平淡[1047]

  •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小聪明[780]

  • 推门是生活,关窗是烟火[88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