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日 佛学研究网
一
当你已经很努力的去做,可是最后还是失败时,我们可能会对造成这样结果的人或事,产生排斥、怨恼甚至仇视的恶心,因此往往也接着生起了强烈的:“非除去阻挡我成功的人、事或物不可!”之类强力对抗、对立的念头。
这种“一定要怎么样”“我非成功不可!”的心理,并不是佛法所指的“真正的决心”,这可能只意味着不了因缘的“执着”而已,这种“不当的决心”,常常正是人生痛苦的来源!
佛法所说的“正确决心”,是指:面对理想或期望时,固然要运用正当的方法努力去做;纵使遇到困难,也不随意放弃、退缩之外,当实在是已经尽力了,而仍然不成功时,我们还要有决心“当下放下”渴望称心如意的想法。
告诉自己:“行事在人,成事在缘”,我已经问心无愧地努力过了,既然因缘不具足而不能成功,我也必须放下期望,坦然接受因缘如此的事实!
能这样既有“决心”又能“随缘”,才真正是佛法中所说的“积极而正确之决心”。
二
当我已经很努力的去做,可是最后却还是失败时,内心不免因此产生了恼烦、怨叹,对于阻挡我们成功的人、事、物,也会有很强的排斥或不悦。
这种“一定要成功,不成功就要生气、不平”的心理,并不是佛法意义下的所谓“决心”,这种不考虑个人因缘、只许成功无法面对失败的主观强烈期待,反而是人生痛苦的来源!
佛法意义下的所谓“决心”,乃是面对目标与理想时,会尽可能运用一切正当、可行的方法,努力去做,纵使遇到困难,也不随意退缩。同时心里也明白:虽然“很努力了”,但成功的条件毕竟不可能完全由吾人所掌握,因此并不是“努力做每件事情”,就保证一定会成功。我们既然已经努力了,那就问心无愧的放下得失心理,准备“随缘”接受任何结果。
所谓“随缘面对”是指:我们当然可以、也应该检讨“没有成功”的原因,以作为下次努力的改进方针。但我们却不应对于“失败”的事实,一直耿耿于怀,甚至对于某些“阻挠我们成功的人、事、物、境”等,隐隐约约的怀有敌意或怨气。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