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中国禅学  |  禅学三书  |  慈辉论坛  |  佛学论文  |  最新上传  |  文学频道  |  佛缘论坛  |  留言簿   |

 管理登陆        吴言生 创办              图片中心    关于本网     佛教研究所 主办


  • 讨好别人的背后,是压抑的自我[103]

  •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最好的年[119]

  • 为何要在红尘中修行?[132]

  • 没心眼的老实人,请记住这几句[143]

  • 佛教中的三身佛、三世佛、三尊[141]

  • 普劝法界众 同念阿弥陀——白居[160]

  • 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144]

  • 白话《梁高僧传》丨竺法汰[194]

  • 人生“泰苦辣”,想出家?点进[210]

  • 内心强大的人有七种特征,他们[216]

  • 十问时间[190]

  • 九句古训,照亮人生[210]



  • 本站推荐

    二十四番花信风|谷雨

    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

    二十四番花信风|春分


       您现在的位置: 佛学研究网 >> D2佛教文学 >> [专题]d2佛教文学 >> 正文


    给,永远比拿愉快
     
    [ 作者: 佚名   来自:网络   已阅:1662   时间:2022-1-28   录入:chengshangyun

     

    2022年1月28日  佛学研究网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索取。——巴金

        给予别人鲜花,自己也会收获美好。

        给予别人知识,自己也会收获思考。

        懂得给予,人生才能富足愉快。

        学会“给”,是我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必修课。

        01 给理解:是一切的前提

        《庄子•人间世》里,有一个关于爱马人与马的故事。

        因为酷爱骏马,所以他对自己的马特别好,他用精致的竹筐来装马粪,把珍爱的大贝壳用来给马当尿壶,妥妥地真爱无疑。

        这一天,有一只蚊子轻轻地落在马背上。

        爱马人一巴掌拍在马身上。

        马吃疼抬起后腿,朝着爱马人狠狠地踢了一脚。

        爱马人很委屈,他对马儿这么好,马儿为什么不领情呢?

        庄子说:“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学会理解别人,是善意的开始。

        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换位思考,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

        家长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上司不把自己的道理强加给下属。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不同,所以理解;学会理解,方能共生。

        02 给面子:不给面子是最大的无礼

        俗话说:面子这东西,是相互给的,你不给我,我给你,你成了二皮脸,我成了没脸没皮。

        你给我面子,我就给你面子。

        不让别人尴尬,不让别人难堪,才是一个人最顶级的情商。

        《弟子规》里说:“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说话要有分寸感,看破不说破,大家面子上都好过。

        别人可以自嘲,你却不能附和。

        这样的人,有情商。

        话说七分,留三分余地给人。

        事不做绝,留三分生机给人。

        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你在大雨时默默为别人撑了一把伞,日后若有雨落到你身上,也会有伞撑在你肩头。

        03 给信任:生性多疑的人不可能有真朋友

        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才真。

        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诚字。

        真诚待人不做作,不必胸怀城府,不必彼此试探。

        平时应酬已经够累了,如果交朋友还不能真心,那还有什么乐趣。

        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亲人间相互信任,才能家和万事兴;朋友间相互信任,才能始终维持一段不错的友谊;陌生人之间相互信任,才能滋生生活的小惊喜。

        被人信任是一种荣幸,身边有值得信任的人是莫大的幸福。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一个健康的人际关系,是经营好往后余生的重点。

        不要在那些虚伪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彼此真诚的朋友,更值得我们珍惜。

        04 给方便: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心理学家丹尼尔说:“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能抵达的高度。”

        唐代名将李光弼和郭子仪军功不相上下。

        但早些年,两人的关系很不好。

        两人都是中层军官,同桌吃饭,两人都不打招呼,目光冰冷,无视对方。

        后来,皇帝任命郭子仪为元帅,李光弼受命在郭子仪手下。

        李光弼怕个半死,生怕郭子仪找借口杀自己。

        没想到,郭子仪将自己的一万精兵分给了李光弼,委以重任。

        李光弼不负重托。七年间,他打了无数场硬仗,帮助郭子仪分担了巨大的战斗压力。

        也正是因为有李光弼等名将的加入,安史之乱才得以平息。

        后来朝廷叙功,李光弼与郭子仪更是一起受封,不分伯仲。

        遇雨撑伞,有桥桥渡。

        与别人搭桥,是为自己铺路,给别人多搭几座桥,别人的路好走,自己的人生路自然也好走。

        在生活中时时与人方便的人,必定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被生活时时眷顾。

        05 给掌声:有些人一生都没给过别人掌声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个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吸引了不少行人。

        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她的朋友淡淡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瘦削的脸慢慢绽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的最终期待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对他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需要理解,需要尊重,也需要掌声。

        我们经常能听到别人的赞誉,为何吝啬给别人的掌声呢?

        学会夸赞别人,学会给别人喝彩,你会发现世界将会越来越精彩。

        06 给谦让: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史记》中曾记载,老子曾经告诉孔子:“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意思是一个头脑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财货,而外表看起来好像空无所有;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内藏道德,而外表看起来好像是愚蠢迟钝。

        这便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谦与道家的守愚暗暗相合,可以说是人生的大智慧、大涵养和大境界。

        谦虚,就是修一颗最好的平常心,是一种返璞归真、光而不耀的大境界。

        永远都不要自满、骄纵,永远都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自以为高贵而蔑视别人。

        谦退卑微于低处,才是人生最正确的位置,最好的归宿。

        人最高明的处世智慧就是保持谦逊、宽容他人。

        唯此,人生方能赢得朋友,赢得尊重。

        给是一种品格,给是一种境界,给是一种优雅,给更是一种智慧。

        为值得的人给予,为正确的事付出。

        山有峰顶,海有彼岸;漫漫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那些你给别人的甜,最终会化成希望与温暖,照亮你前进的方向。

    *本网站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这6句口头禅,让你败光好人缘![257]

  • 正念练习的七个态度[328]

  • 90岁心理医生对人生的终极建议:活着不必太用力[333]

  • 别让你的快乐贬值[612]

  • 人生最不该挥霍的三样东西[425]

  • 成年人的放下: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892]

  • 陈坤:学佛未必是苦行僧,佛法已成为我的呼吸[515]

  • 心灵的换位![693]

  • 为什么越亲密的人,越容易跟我发生冲突?[694]

  • 善待自己,从不生气开始[796]

  • 用慈悲和利他,成就一份正业[827]

  • 人际交往,四个万能法则,很实用[732]

  • 20个经典故事:看明白了你的人生就开挂了[835]

  • 生命的最高境界![941]

  • 人生需要这三个知己![800]

  • 对自己慈悲是很重要的修行[1311]

  • 人生的三苦三累,熬过方有福[874]

  • 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1065]

  • 世界名著最动人的10句话,说尽人生况味[956]

  • 这三件事是人生真正的快乐[113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 佛学研究        站长:wuys
    Powered by:Great Tang Hua Wei & XaWebs.com 2.0(2006)